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灯泡糖、肥皂巧克力、草莓蛋糕精油皂、食品玩具……近来,一些食品和餐饮企业尝试使用跨界营销吸引顾客、开拓市场。有的借此拓展了消费人群,但也有个别企业打着跨界的旗号剑走偏锋,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食品安全无小事,与食品相关的跨界营销必须恪守安全底线。无论是制成日用品形状或使用类日用品外包装的食品,还是制成食品形状的日用品,都容易模糊食品与非食品的界限,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分辨力稍弱的未成年人群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现实生活中,因外包装具有误导性而发生的误食事件并不鲜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跨界营销并无不可,但跨界需有度,必须合乎社会公序良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食品标识不得“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也都有类似的规定。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陆续查办了一批各地的食品典型案件,对相关行为形成了震慑。
规范食品跨界营销,重在企业自律。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食以安为先”是无论如何都必须恪守的原则。这意味着食品企业要在品质上把好关,也必须在名称、包装、形制等方面把好关,最大限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而对于非食品企业而言,不管如何进行营销,都不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都不能模糊食品与非食品的边界。企业存敬畏、有分寸、守底线,才能更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规范食品跨界营销,还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在技术层面,相关平台不妨尝试利用技术手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跨界营销进行精准识别,并进行屏蔽。在监管层面,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的同时,不妨考虑引导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延展监管触角。在制度层面,也应进一步完善法律规章制度,补齐制度短板,为创意推广、跨界营销等立起规矩、明晰界线。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才能更好规范跨界营销,更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客观而言,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如何开拓市场、进行创新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一道发展必答题。近年来,不少企业在推陈出新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创新的营销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在包装、外形上发力成为企业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需要看到,无论设计多么新颖、包装如何新潮,唯有真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长久地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在深挖需求、修炼内功、创新供给上下足功夫,才是企业创新发展、赢得竞争的长久之计。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8日 05 版)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