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王春艳)日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的预测模型,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预后预测及安全用药警戒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手段。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肝病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也是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虽然大多数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后可获得生化学缓解,但仍有8%至20%进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病情反复发作可能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因此,寻找和确定影响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BNR)的高危因素,预测预后,积极应对(包括人工肝及目前尚有争论的激素治疗的准确启动,或肝移植的及时决策),提高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有效率,已成为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纪冬/邹正升/肖小河团队联合攻关,通过对全国九家医院5326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揭示了影响肝损伤延时恢复(BNR)的重要因素,发现显著炎症(HAI≥10)是BNR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高达21.3;女性、高龄、高谷草转氨酶、高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低血小板是BNR的高危因素。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可用于预测药物性肝损伤延时恢复的列线图模型,并命名为BNR-6,为临床实现对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精准分层管理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力工具。
临床应用显示,BNR-6模型与肝脏组织学高度一致,可以个体化计算每名患者的BNR风险。当BNR-6评分明显偏高,预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延时恢复风险高,应更加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当BNR-6评分明显偏低,则认为BNR风险较低,可适当减少随访次数,节约医疗支出。
借助BNR-6模型,慢性DILI患者可以被准确区分,避免穿刺活检对患者肝脏可能造成的损害,易于实施,可在肝病临床诊疗及安全用药实践中广泛应用。(完)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