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上了年纪的人,最怕什么?跌倒。在中国,跌倒是65岁以上人群因非故意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跌倒与老年人的骨密度下降、骨量降低有密切关系。但您知道吗?骨质疏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等联合发起并指导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1年健康骨骼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国际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骨密度越低、骨量越低,越容易骨折
“青春期是骨量快速增长时期,30岁左右到达峰值,而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随之下降。”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强调,骨质疏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如果尽早开始预防,比如发现有骨质疏松症就开始治疗,完全有办法让六七十岁人的骨头像二三十岁时一样。
夏维波指出,中老年人应该从生活方式入手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应尽量避免。其次要规律运动,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再者要保证充足的日照。
“我国饮食结构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夏维波强调,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
“骨密度越低、骨量越低,骨量越下降,越容易骨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提醒,早筛查才能了解自己的骨量状态,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就要及早干预,这样才能预防骨折。
“强烈建议花100元,40岁先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处于什么状态,50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章振林强调,了解自身骨量状态、发现骨质疏松症后进行有效治疗,可预防50%以上的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引发的脆性骨折可防可治,降低其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正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基础措施、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
专家强调,相对于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50岁以上人群有近半骨量减少
“全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如果要从疾病的早期即骨量减少开始进行防治,50岁以上的人群中已经有46%的人骨量减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梅教授建议,骨量要早筛查,以预防后续的脆性骨折等相关危害。
如何早期识别骨质疏松的症状?李梅介绍,骨骼疼痛、身高变矮、轻微外力下骨折、骨骼变形,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也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感觉。
“倡议女性绝经以后、男性50岁就要开始关注骨量筛查。”李梅说,倡议骨密度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尤其倡议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者、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X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并进行疗效监测者、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等重点人群一定要知晓自己的骨密度,学习骨质疏松症知识,防骨松、防骨折。
老年人居家时避免穿露脚趾的鞋
骨关节是骨骼重要的枢纽,关节相关疾病同样可以预防。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翁习生教授指出,骨关节炎的晚期临床症状表现是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当关节出现怕风、怕上下楼、怕下蹲的早期症状时,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翁习生结合临床经验强调,居家跌倒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场景。对此,他建议老年人居家时要避免穿露脚趾的鞋,以避免鞋前部插入地毯、防滑垫后发生跌倒。
“预防跌倒意义重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提出防跌倒的12字口诀——“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她表示,老年人任何时候开始适合自己的功能性锻炼都不晚,同时要服老,善于借助拐杖等用具。同时,提倡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避免摔倒,老年人如有不适提倡尽早治疗。
猜你喜欢
-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服药知识,暗藏玄机!
- J Ethnopharmacol:桃红四物汤通过调节EGFR/ERK1/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保护机制
- 天寒干燥,饮食不当易“引火上身”
- 眼周总是“肿肿”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要注意了!
- 看不见的菌原来是它 ——一例来自血液的人型支原体
- 沈阳药科大学罗聪教授/张申武教授团队《AHM》:自增强型纳米组装体实现PTT/铁死亡协同诱导的肿瘤消融
- 健身的妹子身材就是火辣 超级耐看
- 摇篮亲子共享社区开创中国亲子服务新零售模式
- 15项!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公布
- 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李霞/赵斌/周智广发现调控1型糖尿病进展与缓解的新机制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