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以“0糖”概念火出圈的某品牌饮料最近“翻车”了。据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日前,该品牌就宣传0蔗糖致歉,称在相关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目前该品牌已经对产品进行了修正升级: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
“0蔗糖”“0糖”“0脂”“0卡”,这样的标签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有的品牌自成立之初便以“健康饮品”“无糖引领者”等积极健康的形象示人,受到年轻群体和有减重需求群体的欢迎。
作为上述两个群体“交集”中的一员,笔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也曾被上述饮料“0糖”的卖点所吸引。此次该品牌翻车,除企业“不讲武德”外,还与多数消费者都存在知识盲区有关,想当然地认为“0蔗糖”等于“0糖”,从而忽视了饮料食品原材料本身还有乳糖、果糖等。
曾有实验证明,虽然杯装奶茶可以选择是否加糖以及相应甜度,但其带来的热量变化就一杯奶茶而言区别很小,选择五分甜、七分甜,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同时,一些宣称“0糖”的食品饮料,为保持口感可能会加入人工甜味剂,即便其热量低到可以忽略,但绝不等同于“无糖”。而且人工甜味剂与蔗糖相比,更容易诱发某一类疾病。
由此而言,“0糖”更像是一种消费陷阱,甚至可能在为消费者的健康埋雷,说白了,就是商家在洞察消费习惯与趋势的基础上,与消费者打的心理战。
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是衡量公众科学素养的指标之一,“0糖”概念“俘获”不少消费者的心,或许恰恰说明公众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公众自身可以多一些刨根问底的态度和主动学习;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和单位应该致力于拓宽科普渠道,建立共享共治的权威科普及辟谣平台等,让伪概念无处遁形。
此外,行业标准与监管也要跟上。2020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食品标识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此举实际上是敦促、要求商家真实地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杜绝概念炒作。应该正视的是,根据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0糖”之类的口号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守法经营、依法办事,少打擦边球、少误导消费者,在相关规定、规则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商家应该学会的是算大账。
- 上一篇:新冠筛查筛出不少早期肺癌
- 下一篇:整治“诱导重复消费”,净化市场交易生态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