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会上指出,营养不良有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超重肥胖三种形式。其中,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挑战巨大,但只要努力,还在机遇期。”赵文华称。
赵文华表示,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
“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使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和人们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也十分重要。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赵文华说。
赵文华表示,一是需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要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康步道的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且向公众开放。
二是加大健康体重知识的宣教,继续大力推进“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健康体重专项行动。我们要教会居民选择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盘,掌握在工作、学习、出行、家务、锻炼等方面达到充足身体活动的方法。鼓励居民经常测体重,知晓体重才会管理体重。
三是要加强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服务,着力推进以吃动平衡为核心的健康体重管理适宜技术,加强对超重肥胖个体化的指导,通过合理营养和充足身体活动,把健康体重贯穿在全生命周期。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贯穿全生命周期,要从女性备孕、母亲孕期开始,从儿童青少年时期抓起。”赵文华强调。(崔元苑、实习生李佳琪)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