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业界:“健康码”并非自证健康用数据库与线下测温相互检验

来源 2022-11-05 00:47:19 医疗资讯

业界:“健康码”并非自证健康用数据库与线下测温相互检验

图为在武汉一家超市门口,有专人负责扫描“健康码”并测体温。

“‘健康码’是完全依靠居民自己填写的数据,生成的吗?”“在全国互通互联上,还有哪些瓶颈需要解决?”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20日,山东、四川、新疆、江苏、广东、上海、海南、浙江、吉林、安徽、内蒙古、福建、河南、青海等地实现了“健康码”互认。

目前,“健康码”在落地推行中使用效果如何?怎么打破“一码归一码”的限制?抗击疫情,全社会面临的不仅是一场医疗战“疫”,也是一场数字化战“疫”。

“健康码”是居民自证健康吗?

“健康码”通俗讲是“电子路条”,是根据用户自主申报信息及防疫信息,通过系统自动审核生成,专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可作为疫情时期的基础证明,凭码通行。

有业内人士表示,“健康码”的生成逻辑,不仅是依靠居民上传的个人信息,还会参考卫生健康部门对患者人群、海关部门对出入境数据、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出行信息等,进行考量比对后再生成。

“如果用户在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时,恶意隐瞒造成传染事实,各地出台了处罚措施,并将计入个人征信记录。”上述人士说,“健康码”是动态变化的,整体上看,是以7天为周期不断刷新。如果在线下场景扫码、测温时,发现有体温过高的现象,将实时将异常数据上传到政府部门及被检测者居住的社区。

在湖北宜昌市工作的唐先生,在3月6日领取了湖北首张“绿码”,作为返岗通行证明,全省各地通用互认。唐先生可在沿路体温检测点出示“健康码”,从五峰返回宜昌城区的工作岗位。

“请各位居民积极注册微信小程序‘武汉战役',便于有序快速扫码登记信息,进出小区。”这是武汉港江城小区在业主群里发布的一条信息。武汉居民邱女士告诉记者,社区微信群里也建议,大家非必要不出小区,因为“健康码”走哪里都有打卡记录,一旦行经某个场所发现病例,有可能会被隔离。

“健康码”推广速度较快。记者梳理发现,2月9日深圳推出“深i您”健康码,成首个凭“码”出行的城市;2月11日,杭州推出健康码,实行“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2月15日至19日,4天时间,浙江、四川、海南、上海、重庆等五省市实现健康码全覆盖。随后,“健康码”被推广到了全国近200座城市,北京“健康宝”、天津“健康码”、西安“一码通”、武汉“武汉战疫”……通过二维码动态管理,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分类有序复工复产。

健康码对普通公众来说,可减少反复填表、申报的麻烦,市民只需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应对各类核验场景,减少人员聚集的风险。对疫情管理部门来说,健康码平台实现社区人员登记、复工人员登记、健康自查上报、个人行动轨迹查询等,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实现信息共享 如何补齐短板?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民申请“健康码”可通过地方政府的政务通APP、微信、支付宝等渠道。

据了解,在黑龙江通过微信小程序领码人数超过2300万、用户渗透率超过60%。民众凭借“龙江健康码”,可以进出社区、办公口、交通卡口、机场火车站等多个场景。

在深圳,市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深i您”“i深圳”公众号等平台自主申报信息,依凭获取“健康码”进出社区、办公楼、交通卡口、机场火车站等场景,无须再做登记。

随着各地“健康码”的涌现,如何避免群“码”乱舞,导致“一码归一码”?

参与“健康码”技术支撑的团队对记者表示,尽管收集信息入口不同,但信息收集的归口是明确的。“就像不同水龙头,将水都灌入了一个池子,这个池子是‘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其推动各省、区、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难在哪?最初是各地强制推广力度不同,现在是让各地能联动起来。”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码”互认难点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同。目前,各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聚本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目录。

他说,互认共享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一是在不改变地方现有的健康通行码情况下,通过跨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数据共享,在本地健康通行码中增加跨地区互认功能;二是将各地健康通行码与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三是对没有建立本地健康通行码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

“健康码”在疫情过后还有哪些用途?上述业界人士说,在此次疫情过程中,大家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理解。如何将“健康码”的运行逻辑和社会功能在不同领域应用推广,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工具,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Tags: 业界:“健康码”并非自证健康用数据库与线下测温相互检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