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开发研究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的新方法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检查方法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蛋白质生化定量的局限性在于这些方法昂贵、侵入性强、耗时和/或无法直接定量神经元结构。视网膜被认为是通往大脑的窗口,因此可为研究临床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中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机会。这种变化包括视网膜内层变薄,即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变薄;而且可能在临床痴呆症发病前就能检测到。
据推测,mRNFL 厚度降低反映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缺失;而 mGCIPL 厚度降低则反映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和树突)的缺失。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据较低的视网膜内层厚度估算出的视网膜神经变性是否与全因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有关。
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学者利用四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未发表的数据进行了个体参与者数据荟萃分析,这些研究共有 69,955 名参与者(n = 1087 例全因痴呆症病例;n = 520 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例;随访时间中位数 [四分位间范围] 11.3 [8.8-11.5] 年)。结果发表在Alzheimer&Dementia杂志上。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一般基线特征为:平均年龄(标准差)58.1 (8.8)岁;女性占47%。经调整后,基线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较低与全因痴呆症和注意力缺失症发病率分别高出10%和11%有显著相关性。基线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mGCIPL)较低与上述结果无显著相关性。经过全面调整后,较低的基线 mRNFL 厚度与较高的晚发性痴呆症发病率显著相关(1.08 [1.01; 1.16]),与较高的血管性痴呆症发病率在数值上相同,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综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神经变性先于临床痴呆发病。视网膜成像工具可能是研究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的信息生物标志物。
原始出处:
Associations of inner retinal layers with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fou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https://doi.org/10.1002/alz.13167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