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垃圾分类是新问卷,也是新课题。
从19年前全国率先试水,到如今立法强制执行,上海的垃圾分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试错和创新的过程。
垃圾分类说难不难,不难也难。看似举手之劳,却是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
垃圾分类是个技术活。“湿纸巾再湿也是干垃圾,干香菇再干也是湿垃圾”,上海人用吐槽的方式学习和传播分类知识,认真的样子让全国人民竖起大拇指点赞。“拎得清”是上海话对“得要领”的褒奖,现在成了上海人出门倒垃圾前的自我拷问。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发挥草根智慧,才有生态文明的可持续进步。
湿垃圾“破袋”弄脏手怎么办?在垃圾箱旁装上感应式洗手池。怎样让早出晚归的白领不再成为小区分类的“后进”?在定时定点投放点之外再设个错时垃圾箱。在硬性约束和人性服务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的是社区基层治理不断顺应民意的能力。
垃圾箱房如何设置?投放时间如何确定?在协商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垃圾分类成了很多上海小区提升自治共治能力的契机。曾被认为代表落后人际关系的“熟人社会”被赋予了新内涵,“要面子”正在内化成文明自觉的动力。从上门宣传、定点值守到“翻袋”纠错,好习惯养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很多最初对分类有抵触的居民正是看到“志愿者真辛苦”,才改变态度积极配合。正所谓“垃圾分出来,人心聚起来”。
针对“混装混运”这个长期困阻垃圾分类的短板,上海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后端处理能力建设,让分类之路走得更加顺畅。面对“定时定点给居民带来不便”的质疑,相关职能部门不避矛盾,及时公开给予回应——定时定点是约定而不是规定,做到“一小区一方案”。 如何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如何与民意互动,都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上海要当好全国推行垃圾分类的示范。”这是人们对上海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期许。分类是不是越细越好?付出多少社会总成本才是合理?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半月,难免会出现争论和问题。一位从事环保工作30余年的专家说,上海是在为全国垃圾分类做“极限试验”,这是上海应有的担当。
根据规划,2019年起,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就像其它国家的分类模式未必完全符合上海的实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只有务真求实、集聚众智、勇于创新,才能做实做好垃圾分类这篇大文章。
- 上一篇:7食材堪称夏季良药巧吃凉拌菜瘦身还补钙
- 下一篇:主要健康指标将成干部奖惩重要参考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