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动员令”吹响之后,垃圾分类正在全国多地系统铺开。陆续开出的罚单和整改通知书,向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垃圾分类动真格,距离你我不再遥远。
垃圾分类话题火热,段子手们纷纷出笼,催生出不少“社交梗”:街坊打招呼张口就问“你什么垃圾”,人们的聊天内容从车子房子变成“垃圾怎么扔”,就连“拎得清”也被赋予了新义:手里拎着垃圾能分清的人……垃圾分类,当然不是一个桶变几个桶那般简单,“干垃圾”“湿垃圾”乍听起来也确实让人费脑筋。然而透过朋友圈刷屏的幽默段子不难发现,人们并没有因其麻烦而烦躁、因其严格而抱怨,相反认同率、行动力大大超出了预想。
会心一笑,认真分类,见证着这些年社会文明水位的提升。垃圾分类倡议已久,早在2000年,北上广深就被列为首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虽然推行不甚理想,但也让许多人了解到了这一绿色生活方式。可以说,全社会对于垃圾分类并非“白纸一张”,而是已然迈出了润物无声的第一步。而针对“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问题,缺的就是一种外部硬约束来切实倒逼一下。如今社会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大城市适时出台细致具体的管理条例,明确分类标准,明确惩处手段,有力推上这一把,再次给了垃圾分类在更大范围做好做实的契机。
垃圾分类是个典型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活习惯养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硬性约束、软性引导缺一不可,而关键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市民执行的成本。当下困扰大家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各类垃圾区分不易。诸如“小龙虾如何扔”之类话题或有夸张之嫌,却真实反映出人们的认知困惑。对此,某些科技公司趁热开发了“一键查询垃圾分类”小程序,以解民众的燃眉之急。类似“化难为易,便利市民”的思路,非常值得借鉴发扬。
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需要过程,这场“同一起跑线上的考试”,上至80岁老人、下至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参与,也都需要学习。行为心理学有个“21天效应”,相信人们在认认真真地做好20次分类之后,第21次就会自然而然地“拎得清”。
- 上一篇:管住嘴防范“吃”出来的夏季常见病
- 下一篇:二类苗也重要有条件应给宝宝打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