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新网合肥4月18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研究组合作,创新编辑小鼠视网膜感光基因,让视力不佳的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
该研究成果4月1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
据介绍,科研人员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基因编辑技术,首次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方法(HDR)在小鼠视网膜非分裂感光细胞中实现精准基因修复,让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
视网膜色素变性作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科疾病,其表征为患者视网膜内感光细胞逐渐退化。在出生后伴随着严重的夜盲,视觉区域逐渐减小直至彻底失明。至今尚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治疗手段。
CRISPR-Cas9基因编辑是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潜在手段之一,其切割基因组之后一般会发生两种DNA修复机制: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DR)。由于HDR可以精准地把错误基因根据模板修复为正确的序列,因此其具有更为优秀的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潜力。直接基因编辑修复受遗传突变影响器官的成体细胞,可以在定点的恢复受累器官功能的同时又不触及生殖细胞,是安全有效的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疾病的策略。然而自然发生的HDR修复依赖于细胞有丝分裂,对于出生后失去分裂能力的多种体细胞(例如感光细胞)来说,HDR发生效率极低,难以实现在体基因修复,这成为阻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成体体细胞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关键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HDR同源重组修复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遗传性疾病的精准治疗,薛天教授研究组同仇子龙研究员研究组合作,在CRISPR/Cas9基础上,创新性引入MS2-RecA复合蛋白系统。通过新型TRED基因编辑方法,成功地实现了TRED矫正非分裂期感光细胞的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cD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修复了视网膜内视杆细胞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突变,遏制部分视杆和视锥细胞的退化,修复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部分视觉感光能力。
上述实验显示,新型TRED基因编辑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出生后非分裂细胞的同源重组基因矫正和相关器官功能修复,由于能够解决非分裂细胞内难以进行同源重组修复的限制,TRED有可能广泛应用于多种人类遗传疾病的在体治疗。
- 上一篇:共享优势药物学术成果 专家解读舒筋健腰丸四期临床报告
- 下一篇:脸肿竟是野菜惹的祸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