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网约护士”上门,难在哪儿?

来源 2022-11-04 23:27:38 医疗资讯

网约一下,护士到家。这样便捷的医护服务方式,如今正在成为现实。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共享护士”“网约护士”等新模式在多地出现,但由此引发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争议同样不绝于耳。

近日,国家卫健委的一则通知,再度将“网约护士”推到聚光灯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将作为6个试点省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与此同时,“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诸多规范与边界,也得到了明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试点与普及,“网约护士”有望走上规范和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机构是主体 合作成趋势

从201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了多家“网约护士”平台。这些平台通过集聚执业护士资源,为患者提供上门医护服务。用户需注册并进行身份认证,提供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和病例证明等。平台会对订单进行审核并分发给护士,由护士进行上门服务。

此次试点对“网约护士”划定了门槛,明确实体医疗机构将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体,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服务。而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在试点实施过程中,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提供服务,一定要由互联网企业与相应的医疗机构合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互联网平台与医疗机构的“强强联合”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大医院的护士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网约护士”将更多由基层医疗机构来承担。

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的项目,通知指出,应当结合实际,在调查研究群众服务需求,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组织制订本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原则上,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为宜,可以使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明确。

记者搜索多个“网约护士”平台发现,目前相关平台的服务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母婴护理、专科护理、检验服务等方面,包括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吸痰、拆线、雾化治疗以及保胎针、产后护理等。

浙江省卫健委巡视员马伟杭表示,浙江省将组织护理专家和临床专家进行研究,通过分批分级的方式共同制定相关的服务项目目录,确保医疗安全。“最开始会保守一些,项目少一些。然后根据实施情况,再一点点增加。”马伟杭说。

  价格需明确 安全要保证

北京市民赵先生曾通过一款“网约护士”软件,为父亲预约过上门换胃管服务。按照平台的收费标准,他共支付了大约200元钱。而在医院,相同服务价格为20元/次。

尽管价格相差不小,但赵先生认为,“网约护士”平台为患者减少了奔波之苦,再加上给平台和护士的服务费、交通费等,这样的价格也算“物有所值”。

记者调查发现,相同的护理服务,在不同“网约护士”平台上的价格并不一致。但互联网平台的价格普遍高于医院门诊。皮下和肌肉注射,医院门诊价格大约10元左右,而“网约护士”平台价格在130元—170元之间,最高达200多元。

对此,国家卫健委表示,要发挥市场议价机制,参照当地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务技术价值和劳动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

有业内人士分析,“网约护士”提供的并非是基本的医护服务,而是“附加”和“升级”服务,因此价格比医院门诊高属于正常现象,但应尽早制定相对合理的收费机制。

对此,马伟杭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需要和相关部门进行衔接,尤其是与医保部门对接,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如何保障护士与患者的“双向安全”,同样是“互联网+护理服务”面对的难题。此前,不少“网约护士”平台对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认定及处理鲜有明确规定,有的平台在用户服务条款中明确“对预约服务具体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不作任何保证”。

焦雅辉说,一方面是护士本身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医疗安全,这是“互联网+护理服务”中最关键的环节。

对此,通知指出,试点医疗机构要与互联网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纠纷投诉处理程序、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等,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职责权利。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要求服务对象上传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医疗机构还应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

  求解养老题 调动积极性

在老龄化凸显和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望迎来大发展的美好时光。而“网约护士”的规范发展,将为应对和求解上述问题探索出一条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焦雅辉指出,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机构,现有的护理机构不愿承接这类老人的护理需求,造成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只能居家养老。此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的出台,主要就是聚焦在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的17.8%。从养老方式来看,目前中国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由于子女以及护工并不具备专业护理知识,上门医护有望成为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护理服务”也是盘活现有护理资源存量的方法。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其中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接近80万人;医护比例达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士资源仍旧短缺,护士收入也偏低,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焦雅辉表示,面对庞大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我国现有的专业护士的团队还有很大不足。除了继续增加护士队伍培养和人才供给外,希望借由“互联网+”调动护理团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Tags: “网约护士”上门,难在哪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