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动态/ 正文
医药网8月12日讯 科创板于2019年7月开市,至今已两年有余。据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313家,总市值4.95万亿元,IPO筹资超过3800亿元。医疗器械领域作为朝阳产业,正以破竹之势快速崛起。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公司达38家,数量占比为12.1%。 IVD企业科创板上市热情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体外诊断(IVD)试剂产品需求激增,体外诊断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快速发展,IVD企业成为医疗器械企业“登陆”科创板的“主力军”。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从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来看,IVD领域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6家企业,占比达42.1%。 上市企业营收增长是最能体现市场红利的指标之一。2020年,38家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年度营收前五位当中,有3家IVD企业,其中,圣湘生物、东方生物位居第一、第二。企业年报显示,圣湘生物营收同比增长1203.53%,净利润同比增长6527.9%,表现亮眼。 最近,热景生物更是以净利预增最高超800倍再创业绩神话。热景生物公告显示,得益于公司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3.8亿~16.0亿元,同比增长70546.05%~81808.47%。 股价喜迎“高涨主旋律” 科创板开市两年以来,医疗器械企业以股价“高涨之势”展现出行业发展活力。 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自科创板开市以来,38家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中,有37家企业股价得到不同程度的上涨,平均涨幅接近300%。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作为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两家医疗器械企业,在上市首日即冲为“百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22日,上述37家企业中,股价涨幅突破100%的有27家;涨幅突破500%的有8家,分别为纳微科技、佰仁医疗、爱博医疗、东方生物、心脉医疗、海尔生物、华熙生物及惠泰医疗,涉及IVD、医美及心血管等领域。其中,涨幅最高的为IVD领域的纳微科技,涨幅突破1188%。资料显示,纳微科技是一家从事高性能微球制备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其自主研发的单分散硅胶微球、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谱填料制备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格局,填补了国内空白。除了纳微科技外,另外7家企业均为行业龙头,股价自然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跨界医药行业的子公司,海尔生物股价涨幅名列前茅。在科技创新上,海尔生物的生物医疗低温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并凭借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该公司聚焦科技生态战略,创新融合低温存储与物联网技术,在生物样本库、药品及试剂安全、血液安全、疫苗安全等四大应用场景市场持续领跑。 医美赛道“冰火两重天” 从市值来看,截至7月22日,科创板38家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总市值达7102.46亿元,占据科创板的14.35%;平均市值为186.91亿元。市值突破200亿元的医疗器械企业共13家,同比增加11家。其中,华熙生物以1437.6亿元市值,在38家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中独占鳌头,并且位列科创板市值排名第四企业,仅次于中芯国际、金山办公及康希诺生物。 一直以来,医美行业是业内公认的“吸金”赛道。作为国内玻尿酸龙头企业之一,华熙生物以高覆盖率的玻尿酸原料业务占据行业优势。据了解,全球市场36%的玻尿酸原料来自于华熙生物。此外,华熙生物的完整化妆品产业链也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出的“故宫口红”在2019年销售火爆,口碑及用户黏性得到极大提升,直接拉动了企业市值的上涨。 不过,同处医美赛道的昊海生科在市值上的表现并不突出。在科创板上市以来,昊海生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股价下跌的状态。去年同期,其以上市以来10%的跌幅成为科创板唯一一家股价下跌的医疗器械企业。 从年度业绩上来看,同属医美赛道的昊海生科和华熙生物两家龙头企业也表现不一。年报显示,昊海生科2020年度营收13.32亿元,同比下降16.95%,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39.86%;华熙生物2020年度营收26.33亿元,同比增幅为39.63%,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10.29%,成为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企业2020年度营收第三名。 不过,受益于经济回暖等因素,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也迎来科创板上市后首次业绩大增。昊海生科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92亿~2.22亿元,同比增长699.21%~808.19%;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亿~2.4亿元,同比增加2.02亿~2.32亿元,同比增长2582.03%~2965.17%。预告发布当天,昊海生科以20%的涨幅实现涨停。 此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拟上市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的情况大幅增加,成为2021年的新现象。例如,丹娜生物、恒伦医疗、尚沃医疗及奥普生物等企业,均在科创板主动撤回,终止IPO。这其中有不少企业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大幅度下滑,导致企业不符合上市标准;对市场销售模式的顾虑等也成为企业终止上市的因素之一。 总体而言,科创板开市两年以来,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营业收入上都亮点频现,众多产业龙头云集。随着经济的回暖,未来在科创板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作者单位:众成医械研究院)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