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J OPEN:一孩生育率跌至0.5,无子女、终身不婚不育问题越发严峻

来源 2023-06-06 19:52:45 医疗资讯

近日,“我国一孩生育率跌至0.5”引发关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近日发表的《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注重加强一孩生育支持》一文,指出一孩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性。

在该文中,贺丹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就目前我国的生育结构来看,一孩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总和生育率即等于各孩次生育率总和,总和生育率这个常用指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生育水平,但是受到生育推迟的影响,并不代表一个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生育推迟会引起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在生育推迟速度变慢或者停止,推迟效应变小之后,总和生育率这个指标可能会上升。

一孩生育率的下降与总和生育率的降低引发了群众的热烈讨论,终身不婚不育的情况也引起部分群众的担忧。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于《BMJ Open》的关于2010-2020中国无子女率上升趋势分析详细的研究了中国的无子女问题,尤其是其中蕴藏的社会和地区差异。

无子女对女性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如从未生育过孩子,没有在世的孩子,或者与伴侣没有孩子。大多数文献将无子女定义为没有活产子女,本文也将采用此定义。

无子女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增加,其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根据 2020 年的数据,新加坡 1975 年-1980 年间出生的无子女妇女比例已达到 28%。在日本,1950年代初至1974-1976年间出生的无子女妇女比例也达到了28%。此外,1970年代末在韩国出生的女性无子女比例接近19%,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女性永久无子女的比例也很高。根据最新的 2020 年人口普查,我国 49 岁无子女妇女的比例大幅上升,已经达到了5.16%

中国的无子女问题是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欧洲和东亚国家的经验表明,无子女是生育率和出生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预测,无子女率的上升将是我国未来几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居住地(城市,乡镇和村庄),教育水平和各省女性无子女比例的差异,分析2010-2020年的无子女趋势,重点关注2020年的最新数据。

城乡差异

城市妇女的无子女比例高于乡镇妇女。乡镇和乡村妇女的无子女比例相对相似,两组之间差别不大。

城市35岁妇女无子女的比例为13.78%,乡镇妇女为7.29%,农村妇女为9.09%。这一比例在45岁妇女中分别为6.29%、5.50%和3.72%。

不同教育水平的差异

女性的教育水平与其无子女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2010年,初中及以下49岁女性无子女比例为1%,高中以上学历女性无子女比例为1.56%,大专以上学历女性无子女比例为4.94%。然而,在2020年,同龄、同教育水平女性的无子女比例大幅上升,分别达到约5%、7%和8%。从2010年至2020年间所有教育水平的无子女比例上升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教育水平女性的无子女比例正变得越来越悬殊。例如,201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女性无子女比例比初中及以下女性无子女比例高3.6%。然而,到2020年,差距扩大到近5个百分点。

关于相同教育水平的无子女比例随时间推移的差异,15-24岁年龄组妇女的总差异呈负增长。因此,同一教育水平上无子女比例的差异实际上促成了总差异的减小。特别是,受过初中教育的女性的差异对总体差异减小的影响最大。2010年到2020年间,15-24岁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主要是初中学历的女性,并没有像同年龄段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那样推迟结婚和生育。

各省份差异

各省份之间,45-49岁妇女的无子女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4个省份比例超过25%,5个省份超过15%。北京和上海的无子女比例分别为11.92%和8.18%,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的无子女比例分别为8.59%、7.9%和7.11%,相应地,这些省份的生育率也相对较低。

小结

中国的生育率和年出生率不断下降,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关键因素,无子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无子女比例因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而有所不同,城市的无子女比例高于乡镇和农村,这可能与教育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因素有关。在生育率低的省份,女性无子女的比例较高。这些差异反映了生育率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省经济越发达,生育率越低,女性无子女的比例就越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更可能没有子女,原因主要是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导致更多的妇女为了追求教育和事业而推迟结婚和生育。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还有一个额外的细微差别。一般来说,女性倾向于嫁给比自己受教育程度更高、成就更高、更富有的男性。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来说,可能很少有这样的男子符合她们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剩女”现象。

预测

拟合和预测结果显示,中国无子女妇女的比例将不断增加。这样的趋势在一些妇女群体中更为明显,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妇女。此外,预计没有孩子的妇女比例和永远不会生育的妇女比例也将继续上升。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国的出生率,威胁到人口增长。如果出生率不断降低的进程不逆转,中国的生育水平将不可避免地步入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后尘。

 

参考文献:

Jiang Q, Zhang C, Zhuang Y, et alRising trend of childlessness in China: analysis of social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with 2010 and 2020 census dataBMJ Open 2023;13:e070553. doi: 10.1136/bmjopen-2022-070553.

Tags: BMJ OPEN:一孩生育率跌至0.5,无子女、终身不婚不育问题越发严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