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全球肥胖流行已进入 “亿级时代”——2023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全球超 10 亿人受肥胖困扰(含 5.04 亿成年女性、3.74 亿成年男性及 1.59 亿儿童青少年),且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s)增速尤为显著。与此同时,肥胖相关经济负担已达全球 GDP 的 2.2%,美国 2016 年肥胖相关医疗支出更是高达 2600 亿美元,占总医疗支出的 5%-10%。然而,现有肥胖管理指南多源于高收入国家,未充分考量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资源差异(如设备短缺、药物可及性低),导致 “落地难” 问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与德国 Stefan D. Anker 教授、美国 Tammy Kindel 教授共同牵头,联合 18 个国家的 50 余位专家制定的《iCARDIO 联盟 2025 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于《Global Cardiology》正式发表。该指南首次构建 “三级资源适配框架”,将医疗场景细分为资源充足、中度受限、严重受限三类,同时整合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RA)等新型疗法的最新证据,为从中国县域医院到非洲社区诊所的医护人员提供 “可落地、循证据” 的诊疗方案,是全球肥胖管理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

一、指南核心创新:三级资源适配框架,破解 “一刀切” 困境
指南的核心突破在于摒弃 “单一标准” 思维,基于全球医疗资源分布差异,建立覆盖不同经济水平的分层推荐体系,确保建议在各类场景下均具备可行性。
1. 三级资源场景定义与适用范围
指南明确将全球医疗场景划分为三类,对应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

2. 推荐等级与证据基础
指南采用 “四阶推荐体系”,结合证据强度与资源适配性制定建议,确保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
强烈推荐(SR):证据确凿且成本效益高,所有场景均应优先实施(如 BMI 年度筛查、非评判性沟通);
-
推荐(R):证据充分,在资源中度及以上场景优先实施(如 GLP-1RA 用于合并 ASCVD 的肥胖患者);
-
建议(Su):证据尚不完全充分或依赖特定条件,根据资源情况选择性实施(如手术用于儿童重度肥胖);
-
不推荐(DND):证据显示无效或有害,所有场景均禁用(如妊娠期使用减重药物、儿童长期极低热量饮食)。
二、肥胖诊断:兼顾 “普遍性标准” 与 “区域特殊性”
指南强调,肥胖诊断需同时满足 “量化指标” 与 “临床风险评估”,并针对不同人群(如亚洲人、儿童)调整标准,避免漏诊或误判。
1. 核心诊断指标:BMI 为基础,结合中央型肥胖评估
BMI 标准:沿用 WHO 通用定义(超重:25-29.9 kg/m²;肥胖:≥30 kg/m²),但针对亚洲人群单独调整—— 由于亚洲人在更低 BMI 下已出现更高体脂率及代谢风险,指南推荐亚洲人群采用 WHO 2004 年专家共识标准:超重 23.0-27.5 kg/m²,肥胖≥27.5 kg/m²(中国、日本等国可结合本土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调整);
中央型肥胖评估:腰围是 BMI 的重要补充,指南根据地区差异设定不同阈值:
-
亚洲、非洲人群:男性≥94 cm,女性≥80 cm;
-
欧美、澳新人群:男性≥102 cm,女性≥88 cm;
-
腰臀比(WHR):男性 < 0.90、女性 < 0.85 为正常,≥0.90(男)/0.85(女)提示代谢风险升高。
2. 临床肥胖的定义:超越 BMI,关注 “风险关联”
指南首次明确 “临床肥胖” 概念 —— 无论 BMI 是否达标,若存在以下情况即定义为临床肥胖,需启动干预:
-
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2 型糖尿病、心力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体脂分布异常导致功能受损(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
-
存在心理社会损害(如体重羞耻导致的抑郁、自我认同障碍)。
3. 诊断流程:强调 “人文关怀” 与 “分层评估”
非评判性沟通:要求医护人员避免使用 “肥胖患者”“病态肥胖” 等标签,改用 “患有肥胖的个体”,并通过 “5As 框架”(询问、评估、建议、共识、协助)开展动机访谈,减少体重羞耻对治疗的负面影响;
资源适配的评估手段:资源充足场景可采用 DEXA/CT 评估体脂分布,资源受限场景则通过 “BMI + 腰围 + 并发症筛查” 实现简易评估,避免过度依赖高端设备。
三、分层干预策略:从 “基础生活方式” 到 “新型药物 / 手术”
指南将干预措施分为 “基础层(生活方式)”“进阶层(药物)”“强化层(手术)”,每一层均提供资源适配方案,确保 “有条件用最好,无条件用适宜”。
1. 基础层:生活方式干预,所有场景的 “第一防线”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管理的基石,指南针对不同资源场景提出差异化实施方案:
(1)饮食干预:无 “最优饮食”,但有 “适配原则”
指南指出,不存在 “普适最优” 的减重饮食,关键是 “可长期坚持 + 能量负平衡”,并推荐 4 类证据充分的饮食模式:

关键推荐:无论资源如何,均应优先实现 “每日减少 500-750 kcal 能量摄入”,初期目标为每周减重 0.5-1.0 kg,长期维持 5%-10% 体重下降。
(2)运动干预:量化目标,兼顾 “减重” 与 “保肌”
-
核心目标:资源充足场景推荐每周 225-40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3.5-7 METs)+ 2 次抗阻训练(如举重),资源受限场景可简化为每周≥150 分钟快走 / 家务劳动;
-
特殊建议:老年肥胖患者需优先开展抗阻训练,避免肌肉流失( sarcopenia );合并膝关节 OA 的患者推荐游泳、椭圆机等低冲击运动,或联用司美格鲁肽(可改善关节疼痛)。
2. 进阶层:药物治疗,聚焦 “疗效 - 安全性 - 可及性” 平衡
指南将减重药物分为 “一线优先”“次选”“不推荐” 三类,结合资源情况与患者合并症选择,尤其强调 GLP-1RA 的心血管获益。
(1)一线推荐药物:GLP-1RA 及双受体激动剂
- 司美格鲁肽(GLP-1RA)
-
疗效:2.4 mg 每周皮下注射,非糖尿患者 68 周减重 14.9%(安慰剂 2.4%),7.2 mg 剂量 72 周减重 20.7%;合并 ASCVD 患者可减少 20%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ELECT 试验);
-
资源适配:资源充足场景首选,中度受限场景可选用即将上市的生物类似药;
-
特殊人群:12 岁以上青少年可使用(68 周 BMI 下降 16.1%),6-12 岁儿童可选用利拉鲁肽。
- 替尔泊肽(GLP-1/GIP 双激动剂)
-
疗效:15 mg 每周皮下注射,非糖尿患者 72 周减重 20.9%,优于司美格鲁肽(13.7%);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可降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
资源适配:资源充足场景用于司美格鲁肽疗效不佳者,中度受限场景暂不推荐(成本较高)。
- 利拉鲁肽(GLP-1RA)
-
疗效:3.0 mg 每日注射,1 年减重 5.2 kg,3 年维持 7% 减重;
-
资源适配:中度受限场景首选(生物类似药即将上市),严重受限场景可作为 “过渡选择”。
(2)次选药物:性价比优先,用于资源受限场景
-
奥利司他:抑制脂肪吸收,1 年减重 9.2%(安慰剂 5.8%),12 岁以上儿童可使用(6-12 个月疗程),适合中度 / 严重受限场景;
-
芬特明 / 托吡酯:食欲抑制 + 脂肪减少,1 年减重 10.9%,但需警惕青光眼、甲亢禁忌,仅在资源中度场景短期使用;
-
SGLT2 抑制剂:非减重专用药,但合并心衰 / 慢性肾病 /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可联用(减重 1.8 kg),主要获益为改善心肾结局。
(3)安全警示:禁用复方制剂与不明来源药物
指南明确反对使用 “不明来源的 GLP-1RA 复方制剂”—— 此类药物缺乏质量控制,无 RCT 证据支持安全性,在部分 LMICs 已出现低血糖、胰腺炎等不良反应。
3. 强化层:手术治疗,严格把握适应症与资源门槛
手术是重度肥胖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的 “最后选择”,指南根据术式复杂度与资源需求分层推荐:

术后管理:所有手术患者需终身监测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 B12、铁),资源受限场景可简化为 “每年 1 次血常规 + 维生素筛查”,并补充 800-1000 IU/d 维生素 D。
四、特殊人群管理:针对性策略,避免 “一刀切”
指南对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女性、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项方案,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1. 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优先,干预循序渐进
-
筛查起点:6 岁开始每年 BMI-for-age 百分位筛查,高危儿童(家族肥胖史、婴儿期快速增重)提前至 3 岁;
-
干预原则:
-
6-12 岁: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干预(每日 60 分钟运动 + 限制含糖饮料),仅在 BMI≥95 百分位且合并并发症时联用利拉鲁肽;
-
12 岁以上:可选用司美格鲁肽(2.4 mg 每周)或奥利司他,BMI>140% 95 百分位且合并心衰时才考虑手术;
-
资源适配:严重受限场景以学校干预为主(如 “WHO 全球学校健康倡议”),通过改善餐食、增加体育课预防肥胖。
2. 妊娠期肥胖:禁用减重药,聚焦 “控重 + 并发症预防”
-
核心建议:妊娠期禁止使用任何减重药物(DND),推荐每日适度运动(如快走 150 分钟)+ 均衡饮食(避免极低热量饮食);
-
并发症管理:所有妊娠期肥胖女性需在孕早期筛查妊娠糖尿病,孕中期重复筛查;
-
产后管理:产后 6 个月内启动生活方式干预,避免体重滞留,哺乳期仍禁用减重药。
3. 合并精神疾病的肥胖:多学科协作,平衡 “减重” 与 “精神症状”
-
药物选择:优先选用对体重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避免奥氮平、利培酮等致胖药物;
-
干预策略:联合精神科医生制定方案,采用 “低强度、长期化” 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联用 GLP-1RA(需监测情绪变化)。
五、创新方向:AI 赋能肥胖管理,弥合资源鸿沟
指南前瞻性提出,人工智能(AI)可成为资源受限地区的 “补充工具”,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管理:
-
风险预测:基于电子健康记录(EHR)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高风险肥胖患者(如合并 MASH、HFpEF 的人群),实现靶向干预;
-
个体化方案:AI 可根据患者饮食偏好、运动能力生成定制化生活方式计划,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
远程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收集运动、睡眠数据,AI 实时调整方案,适合资源严重受限地区的 “远程管理”。
六、指南意义与未来展望
《iCARDIO 联盟 2025 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肥胖管理从 “单一标准” 进入 “分层适配” 时代。其核心价值在于:
-
破解落地难题:通过三级资源框架,让 LMICs 医护人员不再 “无指南可用” 或 “用不起指南”;
-
强调证据时效性:整合 GLP-1RA、替尔泊肽等新型疗法的最新 RCT 证据,兼顾 “减重” 与 “心肾保护”;
-
推动全球 equity:中国专家牵头参与,将亚洲人群数据纳入标准,避免 “以欧美为中心” 的偏差。
指南明确,将在 2 年内根据新证据(如口服 GLP-1RA、减重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更新,同时呼吁制药企业降低 LMICs 的药物价格,推动生物类似药上市,从 “指南适配” 走向 “资源普惠”。
对于中国临床实践而言,指南为县域医院提供了 “中度资源场景” 的具体方案(如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 内镜下手术),也为三甲医院的多学科肥胖中心建设提供了参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肥胖管理的 “分级诊疗” 落地,助力 “健康中国 2030” 慢性病防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Anker SD, Ji L, Kindel T, et al. iCARDIO Alliance Global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2025: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Global Cardiology. 2025;3:181-206. DOI: 10.4081/cardio.2025.86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