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关联再添证据!EANM 2025 :内脏脂肪代谢越活跃,肿瘤更易扩散进展

来源 2025-09-29 12:09:31 医疗资讯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与肥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肥胖尤其是内脏肥胖不仅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也可能影响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尤其是其代谢活性和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性增长。然而,关于内脏脂肪代谢活性是否真正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相关,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证据支持。

近期,2025年第38届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EANM)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举行。在本届大会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本研究由挪威卑尔根大学多学科团队完成,回顾性分析了2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重点测量了患者腰椎L4水平区域的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活性。研究通过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VATmean)和最大值(VATmax)指标评估VAT代谢状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研究团队采用了ComBat算法对不同PET/CT机型间的数据进行了规范化调整。 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被分为低风险(低级别子宫内膜癌)和高风险(高级别及非子宫内膜癌)两组,同时考虑淋巴结转移(LNM)和FIGO分期(1-4期)因素,以探讨内脏脂肪代谢活性与肿瘤侵袭性指标的相关性。

关键发现:VAT代谢活性与病理特征的关联

VATmean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显著升高(中位数0.30 vs 0.26,p=0.03),同样,晚期FIGO分期(3-4期)患者的VATmean也明显高于早期患者(中位数0.29 vs 0.26,p=0.03)。这一数据暗示,内脏脂肪组织的代谢活跃度或许与肿瘤的扩散和进展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VATmax指标未见显著差异,且VATmean与术后高低风险病理分型未呈显著相关。

机制探讨:为什么内脏脂肪的代谢活性与癌症侵袭性有关?

肥胖,特别是内脏肥胖,已被证实为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来源。VAT不仅储存脂肪,更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和激素,形成一个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炎症微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促进血管生成及细胞迁移,最终导致癌症的侵袭和转移。 利用PET/CT监测VAT代谢活性的技术优势在于可以非侵入性地反映组织的糖代谢情况,间接揭示细胞的活跃程度和炎症状态。研究中观察到的VATmean升高,可能代表内脏脂肪组织中炎症和代谢活性的增强,进而提示患者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潜力。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提示,VAT代谢活性可能成为评估子宫内膜癌侵袭性的新型影像生物标志物。结合常规影像与VAT代谢信息,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的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尤其是在淋巴结转移和晚期肿瘤患者中,VAT代谢活性可能为判断疾病进展提供辅助依据。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回顾性设计、单中心数据以及对潜在影响因素控制不足等,未来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

参考资料

Is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Metabolism Linked to Aggressiveness in Endometrial Cancer?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关联再添证据!EANM 2025 :内脏脂肪代谢越活跃,肿瘤更易扩散进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