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 Network Open:导管消融治疗在不同非可控复发风险患者房颤中的心血管预后影响

来源 2025-08-25 12:14:13 医疗资讯

房颤(AF)是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显著增加卒中、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导管消融是治疗AF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及降低AF复发率。然而,导管消融是否能改善不同风险患者的心血管长远预后尚存在争议。传统上,AF复发风险由多种可调节及非可调节因素影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可控风险因素,以及年龄、性别、AF持续时间和类型等非可控因素。对非可控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估,尤其是其对导管消融效果的影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据。

本研究通过CABANA随机临床试验的后续数据分析,聚焦房颤患者中非可控复发风险因素(NMRRFs)数量对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NMRRFs少于3个的患者,导管消融显著降低了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及心脏骤停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减少房颤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NMRRFs≥3的患者,导管消融未显著改善主要终点事件,但同样降低了房颤复发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该发现为房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项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的事后亚组分析,纳入2185例具有完整非可控复发风险因素数据的AF患者。研究将患者按非可控复发风险因素数目分为两组:少于3个风险因素(包括AF持续时间超过1年、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AF、年龄超过65岁、女性)和3个及以上风险因素组。患者随机接受导管消融或药物治疗,随访中观察主要终点(死亡、致残性卒中、严重出血、心脏骤停)及次要终点(全因死亡、AF复发、生活质量)。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基线差异,结合倾向评分加权分析,确保结果稳健。

结果显示,随访中位时间为48个月,NMRRFs<3的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调整后风险比0.59,95%CI 0.41-0.86),而NMRRFs≥3者则无显著差异(调整后风险比1.55,95%CI 0.93-2.58),两组间有显著交互作用(P=0.003)。导管消融显著减少了所有患者的AF复发(NMRRFs<3:风险比0.46;NMRRFs≥3:风险比0.58),且均改善了生活质量。全因死亡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基线数据显示NMRRFs较高者年龄更大,AF病程更长,伴随更多慢性病病史。

图:AF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验主要终点的Kaplan-Meier曲线

图:AF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验终点按意向性治疗分析的校正风险比(AHRs)

综上,导管消融治疗在非可控复发风险因素较少的房颤患者中,显著改善了心血管预后,降低了死亡、卒中等主要不良事件风险,且普遍减少了AF复发,提升生活质量。对于风险因素较多的患者,虽然导管消融未显著改善主要终点,但仍有效预防复发并改善症状,提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该研究为未来制定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AF治疗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原始出处

Wang Z, Wu Y, Jiang C,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vs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Nonmodifiable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CABA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8124. Published 2025 Aug 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8124

Tags: JAMA Network Open:导管消融治疗在不同非可控复发风险患者房颤中的心血管预后影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