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血回输)技术是一种将患者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回输给自身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特定限制。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主要优点
-
降低异体输血风险
-
避免免疫反应:自体血回输可规避异体输血引发的发热、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
-
减少传染病风险:如乙肝、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
解决特殊需求:适用于稀有血型(如RH阴性)、宗教信仰者或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
节约医疗资源与成本
-
缓解血源紧张:减少对公共血库的依赖,尤其在急救或血源短缺时意义重大。
-
降低费用:省去交叉配血、检测、储存等环节,整体治疗费用更低。
-
促进术后恢复
-
维持血容量稳定:快速补充失血,减少休克风险,加速伤口愈合。
-
减少并发症:相比异体输血,术后感染、代谢负担等风险更低。
-
特殊群体受益
-
肿瘤患者:异体输血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复发,自体血回输可规避此风险。
二、缺点与限制
-
技术适用禁忌证
-
细菌污染(如肠内容物、脓液);
-
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可能随血液扩散);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代谢回收血液中的毒素)。
-
绝对禁忌:血液被骨水泥、有毒物质或低张溶液(如消毒液)污染。
-
相对禁忌:
-
操作局限性
-
凝血功能影响:回收血主要为红细胞,缺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出血时需额外补充。
-
血容量波动:收集和洗涤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低血容量,需配合晶体/胶体液维持。
-
疗效不确定性
-
部分手术效果有限:如全膝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未能显著减少术后输血量。
三、临床建议
-
严格筛选患者:排除污染、感染及肿瘤扩散风险人群。
-
联合备血方案:预计大出血手术仍需准备异体血或凝血因子。
-
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设备合规使用,避免回收血污染。
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输血的重要进步,但其应用需综合评估患者状况与手术类型,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