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C Pediatrics:黎巴嫩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肠胃炎后感染性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亚型特点

来源 2025-07-13 12:08:44 医疗资讯

研究亮点

  • 本研究首次系统报告了中东地区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肠胃炎(AGE)后感染性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相关特征。
  • 旋转病毒为急性肠胃炎中最主要且与病情严重度高度相关的病原体,寄生虫感染则与较高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相关。
  • 研究发现13.24%的患者术后发展为PI-IBS,其中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为最常见亚型,女性及寄生虫或混合感染患者PI-IBS风险更高。

急性肠胃炎(AGE)是全球儿童住院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严重程度受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异。近年来,因感染后肠道功能障碍引发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备受关注。近期,发表在权威期刊BMC Pediatrics上的一项黎巴嫩前瞻性研究首次披露中东地区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中PI-IB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不同感染病原体引发的急性肠胃炎严重程度的关联。

根据现有资料,在低中收入国家(LMIC)中,AGE的发病率非常高,如南亚38%、非洲46%,中东及北非(MENA)区域每年发生超过400万例AGE且约3.4万人死亡。AGE病原体多样,病毒(旋转病毒、腺病毒)、细菌(沙门氏菌等)及寄生虫(阿米巴、贾第鞭毛虫等)均常见。AGE不仅直接导致急性病死率,还被证实为PI-IBS发生的重要诱因。PI-IBS指患者急性感染性肠胃炎后新发并持续存在的功能性肠道症状,与宿主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衡及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目前,PI-IBS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在不同地区差异巨大,15-20%报告媒体较多,最低至3.7%,最高甚至达85.5%。然而中东地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相关数据仍属空白。对此,研究团队应用权威的Rome IV标准,综合临床、实验室及微生物学证据,展开针对黎巴嫩北部地区儿童急性肠胃炎后PI-IBS发生的研究,既填补区域空缺,又为未来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本项为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间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219名因肠胃炎症状住院的4-15岁儿童和青少年,排除非感染性腹泻、肠道畸形、炎症性肠病(IBD)、既往IBS史及免疫缺陷患者。入院时,所有患者采集新鲜粪便进行病毒(旋转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寄生虫(直接涂片、改良抗酸染色)及细菌(沙门氏菌培养)检测。临床严重度采用Vesikari评分系统评估(轻度<7,中度7-10,重度>10分)。随访期为6个月,期间依据Rome IV标准及Bristol大便形态评分界定PI-IBS及其亚型(IBS-D、IBS-C、IBS-M、IBS-U)。收集与分析临床表现、炎症指标(CRP、白细胞计数)、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显著。

核心研究结果

1,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点

  • 仅44.3%的患者检测出明确病原体,分布为病毒(26.9%)、寄生虫(8.2%)、沙门氏菌(4.6%),4.6%为混合感染,55.7%未明确病因。
  • 旋转病毒为主要病原体(25.1%),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且关联急性肠胃炎严重度最高(平均Vesikari评分12.1±2.3)。
  • 寄生虫感染(以阿米巴及贾第鞭毛虫为主)患者具有显著升高的CRP平均浓度(74.1±93.5 vs 24.8±39.2,p=0.690虽未统计显著,但描述性提示较高),同时多伴恶心及腹痛。
  • 沙门氏菌感染患者更易出现高热(70%,p<0.002),但呕吐发生率较低(10%,p<0.001)。
  • 综合临床表现中,呕吐在病毒组100%出现,寄生虫及混合感染组的恶心发生率显著高(p=0.007)。

表1. 急性肠胃炎患者各感染组临床特征对比(单位:例,%或均数±标准差)

2,PI-IBS发生率及亚型分布

  • 29例患者(13.24%)符合Rome IV标准诊断为PI-IBS。
  • IBS亚型以混合型(IBS-M)为主,占48.3%,腹泻型(IBS-D)为37.9%,便秘型(IBS-C)为13.8%。
  • 女性患儿PI-IBS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69.0% vs 31.0%,p=0.026)。
  • 寄生虫感染(尤其贾第鞭毛虫)和混合感染组患者PI-IBS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
  • 出现恶心的患者更易发展PI-IBS(34.5% vs 9.5%,p=0.001),而腹痛、发热等症状未显示显著差异。

表2. PI-IBS与无PI-IBS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研究讨论与价值

本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中东区域特别是黎巴嫩北部儿童和青少年因急性肠胃炎发展PI-IBS的临床谱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填补该区域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旋转病毒作为AGE最常见且引发严重临床表现的病毒,仍是预防重点;然而寄生虫感染患者伴随较高炎症指标,显示出感染后更易诱发持续性肠道功能紊乱的潜力。此外,PI-IBS的发生率13.24%与全球多中心报道相当,女性、寄生虫或混合感染患者风险显著升高,提示可能的免疫学和微生态学机制参与。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反映肠道功能障碍复杂多样,可能涉及肠道蠕动异常及分泌功能失衡。

临床实践中,PI-IBS的诊断迫切需结合精确的病原体检测及长期随访,加强对寄生虫感染的警惕。大比例的病例病原体未检出则暴露现有检测技术与临床认知的局限,建议引进分子诊断及多病原微生物群检测技术,提升准确率和指导治疗。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PI-IBS的分子机制、宿主免疫反应及肠道菌群动态,寻找预防及治疗新靶点。此外,鉴于PI-IBS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的长期健康和经济负担,强调早期识别及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尤为重要。

专家点评

本研究以扎实的临床随访和严格标准,首次描绘了中东儿童AGE后PI-IBS的流行现状和关键危险因素,在理解PI-IBS全球流行病学格局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发现寄生虫和混合感染与PI-IBS风险密切相关,提示未来不仅要关注病毒和细菌感染,更要重视寄生虫防治和诊断。建议后续研究结合高级分子检测技术,展开肠道免疫及微生态深入解析,并探索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以及个性化干预方案。鉴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加强这一群体的肠道健康管理,对于提升未来代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原始出处

Mina S, Daher S, Jamal Elddin S, Mina N, Nasreddine W.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 paediatric population: first data in a Middle Eastern country. BMC Pediatrics. 2025;25:531. https://doi.org/10.1186/s12887-025-05872-6

Tags: BMC Pediatrics:黎巴嫩儿童和青少年急性肠胃炎后感染性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亚型特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