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Front Immunol:罕见DEK::AFF2融合相关鼻旁窦癌——新型致癌驱动及精准治疗探索

来源 2025-07-11 12:17:39 医疗资讯

鼻旁窦癌发病罕见,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倒生乳头状瘤作为一种良性但有潜在恶变风险的病变,臨床及病理学诊断中极易与DEK::AFF2融合相关的恶性肿瘤混淆。最新研究发现,DEK基因与AFF2基因的融合产生了新型癌基因驱动,该融合导致癌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呈现「乳头状、倒生、假乳头状」多种复杂表现,同时细胞核结构较为匀质,缺乏显著异型,极易被误诊为良性乳头状瘤。

然而,生物学行为极其恶性,易局部复发、区域及远处转移,治疗难度大,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尚无公认和明确的靶向或免疫治疗规范。此类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亟需临床和病理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7月3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的一项由德国Saarland大学医学院牵头的研究,该研究利用遗传分子检测技术确认DEK::AFF2融合的存在,首次报道两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例患者接受新辅助顺铂+吉西他滨化疗后,影像学显示肿瘤完全缓解,继而通过化放疗实现长期无病生存,开创了此类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本研究以正式石蜡包埋组织(FFPE)作为样本,利用TruSight RNA融合检测面板及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患者组织中的RNA进行检测,成功鉴定DEK::AFF2融合基因。融合显示通过Arriba软件进行转录变异分析以实现可视化(见图1)。该方法具备高灵敏度与特异性,是发现此类融合的关键技术。


图1. DEK::AFF2融合基因的RNA测序及融合蛋白结构示意图

案例一

患者,46岁女性,既往曾患外阴癌,无明显合并症。2014年因慢性鼻窦炎行MRI检查意外发现鼻窦内占位及前颅窝骨质侵蚀,行功能性鼻窦开窗术(FESS)诊断为鼻旁窦倒生乳头状瘤。随后六年多病灶反复出现,遂先后多次行FESS手术,均病理诊断为倒生乳头瘤。

2023年CT复查显示肿瘤侵蚀眼眶骨,临床表现具侵袭性。因而行基因检测,确认DEK::AFF2融合存在。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委员会决定新辅助顺铂+吉西他滨化疗3个周期,原计划随后手术。

疗效显著,2024年2月MRI显示肿瘤完全消退(见图2C)。因应此罕见完整缓解,改变治疗方案为放化疗联合(顺铂5周期+靶向放疗覆盖病变区及颈部淋巴结)。2024年7月PET-CT示完全代谢性缓解(见图2D),至今无病生存。

图2. 病例一:初次手术病理图像、2023年CT复查、2024年新辅助化疗后MRI影像及2024年PET-CT全缓解示意

案例二

患者,66岁女性,起初表现为反复鼻出血及耳鸣。2016年CT示左侧鼻旁窦占位,行FESS术病理诊断为倒生乳头状瘤。2017年因听力障碍复发,手术治疗,病理仍为倒生乳头瘤。手术后左耳道复发,切除淋巴结病理为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

2018年术后行放化疗。2019年出现耳区肿块及面瘫,MRI发现脑转移。经神经外科联合手术切除颞叶转移灶,术后病理复查并行分子检测证实为DEK::AFF2 融合相关癌,显示从乳头样低分化癌向高级别癌转变。2020年患者因病情恶化逝世。

图3.A-C. 病例二:初次CT影像、2017年CT显示耳部肿物、2019年MRI显示颅内转移;D-F. 病例二:早期病理轻度乳头状病变、重度炎性浸润及晚期高分化鳞癌病理图像

研究结果

  • DEK::AFF2融合是鼻旁窦非角化性鳞癌的一种新兴分子驱动,病理学特征是乳头状、倒生假乳头状结构,与倒生乳头瘤形态近似,容易误诊。
  • 该融合癌细胞形态较为单一,核分裂象少,缺乏典型恶性特征,但生物学行为极具侵袭性。
  • 第一例患者表现为疾病长期反复,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实现前所未有的完全缓解,随后转化为根治性放化疗,达到持续无病生存。
  • 第二例患者病理转变快,恶性程度高,表现为区域淋巴结及脑转移,临床结局差,体现了该肿瘤潜在的生物学侵袭力。
  • 鉴别诊断方面,脱离了典型的EGFR与KRAS突变分子背景,鉴定该融合基因对诊断价值重要。
  • 免疫组化中AFF2阳性可作为诊断指标之一,辅助提示该罕见癌型。
  • 抗PD-1免疫治疗在部分报道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表明融合基因可能诱导肿瘤免疫原性,尽管PD-L1表达阴性。

研究价值与意义
DEK::AFF2融合相关鼻旁窦癌代表了头颈部癌症诊疗中的“隐秘杀手”,其低级别形态和高侵袭性形成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巨大挑战。基于本研究临床经验,分子检测应成为难治性鼻旁窦病变,特别是反复倒生乳头瘤病例的常规辅助诊断。

首次报道的对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证明了传统放化疗和化疗方案在该病中的潜力,也提示了新辅助用药在局部晚期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此外,该融合癌的免疫治疗潜力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了方向,尤其是基于融合蛋白新抗原的免疫激活策略。

因此,针对DEK::AFF2融合相关肿瘤的多学科合作诊疗路径及分子精准治疗研发,是未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建议建立该病种的国际多中心临床和分子数据库,进一步深入解析其病理机制及药物敏感性。

原始出处
Knebel M, Agaimy A, Kühn JP, et al. Case Report: “DEK::AFF2 fusion associated sinonasal carcinomas: a novel oncogenic driver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ront Immunol. 2025;16:1611790. doi:10.3389/fimmu.2025.1611790

Tags: Front Immunol:罕见DEK::AFF2融合相关鼻旁窦癌——新型致癌驱动及精准治疗探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