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NEJM:骨折术后罕见皮肤浸润,骨外浆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例报道

来源 2025-07-02 12:09:28 医疗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主要侵犯骨髓,导致骨质破坏及免疫功能障碍。骨外浆细胞瘤是指浆细胞瘤出现在骨髓外的组织,包括皮肤、软组织等。虽偶见,但皮肤骨外浆细胞瘤极为少见,尤其在既往骨折和外科手术部位的局限性浸润更是罕见。现有文献中对骨外浆细胞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推测炎症因子引起的浆细胞迁移,和骨折导致肿瘤细胞直接从骨髓向外扩展,可能是发病的两大机制。

临床上,骨髓瘤患者术后若出现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和肿块,应警惕骨外浆细胞瘤,避免误诊成感染或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准确诊断依赖皮肤活检及免疫组化特征。

2025年6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布了一例69岁男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折修复术后出现骨外皮肤肿瘤的临床影像报道。患者在右肱骨病理性闭合性骨折后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后2个月于手术部位出现扩大的紫色皮肤结节及斑块。皮肤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为骨外浆细胞瘤。该病例揭示骨折及相关手术操作可能为骨髓瘤细胞骨外转移的诱因,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患者为69岁男性,既往诊断多发性骨髓瘤1年,接受规范抗肿瘤治疗。术前骨质已显著破坏,3个月前因右肱骨病理性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术。术后2个月,肿块出现并逐渐增大,表现为手术区域紫癜样结节及斑块(图1,Fig1)。

受检皮肤活检显示真皮层弥漫性浸润,细胞单一背景,核染色质呈泡状,核仁明显(图2,Fig2)。免疫组化显示:CD138(浆细胞标志物)阳性,CD45和CD56阳性,CD20(B细胞标志物)、CD3(T细胞标志物)和CD30(某些淋巴瘤标志物)均阴性,进一步支持浆细胞来源的肿瘤诊断。基于这些病理学证据,诊断为骨折手术部位的皮肤骨外浆细胞瘤。

A:右肩手术部位紫色皮肤结节及斑块表现;B:皮肤活检显微镜下弥漫性浆细胞浸润,核染色质泡状伴核仁明显

本病例揭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骨折并接受内固定手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浆细胞肿瘤的发生,提示手术及骨折损伤为局部浆细胞骨外浸润的潜在诱因。上述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准确确定肿瘤的浆细胞性质,排除了其他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

发病机转推测包括:

  • 骨折及手术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导致相关炎症介质分泌,促进浆细胞迁移至皮肤。

  • 骨折时骨髓的肿瘤细胞直接向外转移,结合外科创面便于扩散。

  • 术后局部微环境变化,为浆细胞肿瘤细胞提供生存和增殖条件。

鉴于肿瘤的进展性,患者随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然而,患者在随访一年后因呼吸衰竭去世,说明此类骨外浆细胞瘤预后依然较差。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折治疗后出现局部皮肤病变时,骨外浆细胞瘤应纳入鉴别诊断。该病例提示骨折及手术创伤可作为浆细胞局部转移和骨外侵袭的诱因,值得临床医生高度警惕。

准确诊断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支持,避免误诊为感染或其他良性皮肤病变,促进早期有效治疗。进一步研究浆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及骨折微环境的变化将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这一罕见且预后差的并发症。此外,加强骨髓瘤患者骨折后的常规监测,尤其是手术部位的皮肤异常变化,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

原始出处

Conlon M, McBee K. Cutaneous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after Bone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25 Jun 26;392(24):e56. DOI: 10.1056/NEJMicm2500986.

Tags: NEJM:骨折术后罕见皮肤浸润,骨外浆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例报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