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NEJM:欧洲难民中白喉疫情爆发:一场多克隆、跨境传播且含抗药性的隐形危机

来源 2025-06-22 12:09:47 医疗资讯

研究亮点

  • 2022年欧洲难民接待中心出现自201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白喉爆发,涉及363株携带毒素基因的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分离株。
  • 通过对10个国家报告的病例基因组测序,证实本次疫情由4个主要遗传簇(多克隆)引起,显示病毒跨境传播并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
  • 存在影响一线抗生素治疗效果的红霉素及青霉素抗性,提示当前治疗方案正面临挑战。

研究概述

2025年6月1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题为《欧洲难民群体中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疫情爆发》的重要研究。此项由欧洲多个国家联合的泛欧洲白喉联盟进行的研究,系统分析了2022年1月至11月间难民接待中心多国报告的白喉病例。研究结合临床数据、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疫情的遗传学特征、传播路径及其抗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评估,为了解近年来欧洲因全球移民所面临的这类传染病挑战提供了首个大规模、综合性的科学证据。

背景介绍

白喉是一种由产生白喉毒素的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致病菌引起的潜在致命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亦可以导致皮肤溃疡。虽然因疫苗普及,欧洲白喉病例数历来较低,年平均仅约27例,但罕见爆发常与移民及旅行者输入相关。2022年夏季,欧洲多国难民接待中心突然报告了异常激增的白喉病例,总体病例数远超往年水平,且大部分为皮肤型白喉,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促使各国卫生机构联合开展跨境合作调查。本研究旨在解析这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抗药性状况,以指导防控措施。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11月间,来源于10个欧洲国家难民接待中心报告的所有携带毒素(tox)基因的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分离株。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信息通过访谈获得,涵盖国家来源和移徙路线。对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子遗传分型(MLST及核心基因组MLST)、系统发育分析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合抗性基因的鉴定,绘制分离株的传播网络及耐药基因谱系。

研究结果

疫情规模与分布

  • 共确诊362名患者的363株tox阳性C. diphtheriae分离株。
  • 疾病表现上,以皮肤损伤为主(77.5%),呼吸道病例占15.3%,两者兼有占2.6%。
  • 患者中98.1%为男性,年龄中位数18岁,绝大多数为近年来移民,有48.1%居住于难民中心。
  • 报告国家包括德国(最多118例)、奥地利、英国、瑞士、法国、比利时、挪威、荷兰、意大利及西班牙。

基因组分型及遗传多样性

  • 检出16个多位点序列类型(ST),其中90.9%的分离株归属ST377、ST384和ST574三大类型。
  • 利用核心基因组MLST划分,识别出12个亚谱系和4个主要遗传簇(GC1、GC2、GC3、GC9)。
  • 各遗传簇均分布于多个国家,显示跨境多次传播。
  • 公共数据库中的最接近序列均不属于同一遗传簇,推断为新近出现的多起独立来源事件。
  • 对2023年继续检测的169例亦证实这四个遗传簇仍在持续传播。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抗生素 检测株数 敏感数(%) 耐药数(%) 青霉素(包含阿莫西林) 287 286 (99.7%) 1 (0.3%) 红霉素 282 264 (93.6%) 18 (6.4%) 四环素类 180 121 (67.2%) 59 (32.8%) 复方新诺明 175 33 (18.9%) 142 (81.1%) 环丙沙星 255 198 (77.6%) 57 (22.4%)
  • 抗红霉素的隔离株主要携带ermX基因,抗青霉素的分离株携带pbp2m基因。
  • 伴有ermX和blaOXA-2(潜在beta-内酰胺酶)基因的整合子在GC9亚群出现,抗红霉素且对penicillin耐药性不明。
  • 抗性基因的出现限制了一线抗生素的疗效,提出临床治疗新挑战。

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

  • 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型白喉,有少数发展为呼吸道型。呼吸道病例中,有3.2%表现典型的伪膜形成。
  • 临床症状与具体基因类型未见显著相关性。
  • 一例呼吸道白喉患者晚期使用抗毒素治疗失败,最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 83.5%的病例来自阿富汗和叙利亚,迁徙路线多通过巴尔干地区,反映移民路径和疫情传播特点。


图1. 2022年1月至11月,欧洲各国白喉病例报告及基因分型分布


图2. 白喉临床表现:A和B为皮肤型白喉组织损伤照片,C和D为呼吸道型白喉伪膜及淋巴结肿大示意


图3. 基于核心基因组序列构建的363株C. diphtheriae系统发育树,标注主要基因型及抗性基因分布

研究价值与意义

此次泛欧洲白喉疫情不仅暴露了全球移民流动带来的卫生安全挑战,也揭示了白喉这一传统疫苗可控疾病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复燃风险。疫情由多克隆毒力株引发,且跨境传播,表明病毒已形成稳定的传播链。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病原体出现了红霉素和beta-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可能削弱了当前第一线治疗的疗效,增加重症和死亡风险。

尽管疫情主要发生于难民及高风险边缘人群,但其反映的是更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移民过程中的医疗资源不足、疫苗覆盖率低及社群卫生条件薄弱均为病毒传播温床。研究强调了对于此类群体,强化疫苗接种、早期诊断和精准抗菌药物筛查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实时监控流行病学动态,为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强有力证据支持。

未来应加大对白喉抗毒素的生产和储备,同时重视为成人及高危人群提供额外加强免疫剂量,防止群体免疫屏障被削弱。该研究为理解复杂移民背景下的传染病管理提供了范例,也为欧洲及全球公共卫生响应提供重要经验。

梅斯小编点评

本研究以多国联合的视角,结合基因组大数据与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全方位解析了2022年欧洲白喉大规模反弹的成因及特点,堪称流行病学监测的“高光”范本。白喉长期被视为“老病”,然而在全球迁移加剧和疫苗免疫屏障疲软的背景下,再次爆发且带有抗药性,提醒我们警惕“老疾病”的新威胁。

未来研究可探讨风险人群的免疫状况评估、耐药机制的深入功能解析,以及更高效的疫苗和治疗策略,尤其是在难民和易感边缘群体中的应用。本研究对全球公共卫生防控策略调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原始出处

Hoefer A, Seth-Smith H, Palma F, et al.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Outbreak in Migrant Populations in Europe. N Engl J Med. 2025;392(23):2334-2345. DOI: 10.1056/NEJMoa2311981. Published June 4, 2025.

Tags: NEJM:欧洲难民中白喉疫情爆发:一场多克隆、跨境传播且含抗药性的隐形危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