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 Netw Open: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12 个月功能结局不劣于手术

来源 2025-05-14 12:10:26 医疗资讯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12%-20%,传统上移位超过2毫米的骨折多采用手术复位固定,但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其优势。近年来手术率上升,但长期研究显示保守治疗患者的功能恢复良好,骨不连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石膏固定与手术治疗在12个月功能结局上的差异,验证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临床试验,于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芬兰4家大学医院开展,纳入72例7-16岁移位≥2毫米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排除关节内嵌插或尺神经损伤)。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手术组(开放复位内固定后石膏固定4周)或石膏组(直接石膏固定4周)。主要终点为12个月时QuickDASH评分(0-100分,0表示无功能障碍),预设非劣效性界值为6.8分。次要结局包括肘关节活动度、美容视觉模拟评分(VAS)、骨不连率等。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数据,按意向治疗原则评估,所有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

研究结果

1. 基线特征:手术组37例(女性51.4%,平均年龄12.2岁),石膏组35例(女性68.6%,平均11.9岁),两组基线特征均衡。

2. 主要结局:12个月时手术组平均QuickDASH评分为1.73(95%CI 0.65-2.81),石膏组为2.71(95%CI 0.52-4.90),组间差异-0.98分(95%CI -2.95~0.98),满足非劣效性(界值6.8)。

3. 次要结局:

· 石膏组美容VAS评分显著优于手术组(100 vs 90分,差异-8.9分,P<0.001)。

· 手术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更高(135.2° vs 125.0°,P<0.05),但12个月时无差异。

· 石膏组骨不连率显著更高(68.6% vs 2.7%),但未影响功能恢复或运动回归时间(中位2个月)。

· 两组在握力、肘稳定性及生活质量评分(PedsQL)上无显著差异。

4. 安全性:手术组4例因螺钉刺激需二次取出,2例短暂感觉减退;石膏组无交叉转为手术病例。

12个月时石膏组和手术组功能结局的主要与次要结局指标

本研究首次证实石膏固定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内上髁骨折的12个月功能结局不劣于手术,且美容效果更优。尽管石膏组骨不连率达68.6%,但未导致功能障碍或延迟康复,提示骨愈合并非功能预后的关键指标。研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及未评估长期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支持对无并发症的移位骨折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及医疗成本。未来需延长随访至青春期后,评估远期关节负荷能力及迟发不稳定风险。该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高质量证据,有助于优化治疗决策。

原始出处:

Grahn P, Helenius I, Hämäläinen T, Kivisaari R, Nietosvaara Y, Sinikumpu JJ, Jalkanen J, Löyttyniemi E, Ahonen M; Finnish Pediatric Orthopedic Study Group Investigators. Casting vs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edial Epicondyle Fractur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 May 1;8(5):e258479.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8479. PMID: 40327343; PMCID: PMC12056563.

Tags: JAMA Netw Open: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12 个月功能结局不劣于手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