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我们都知道,新政策出台后,大家的退休年龄都延长到了55岁。
很多人抱怨,这退休年龄是不是太晚了点,但实际上,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我们的大脑可能还能工作到更晚的年龄。
最近,在《Nature Aging》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大脑衰老的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该研究揭示了三个关键年龄节点——57岁、70岁和78岁,这些节点对应不同的生物学变化,分别涉及代谢调节、神经元发育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跃程度。
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它发现了13种与大脑衰老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其中Brevican(BCAN)尤为突出。
BCAN不仅可能成为预测大脑衰老的生物标志物,还有望在药物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多模态大脑年龄模型”来评估被试的大脑衰老状态,提取了1,705项脑影像数据,分析了10,949名健康个体的生理状态与功能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了血浆中4,696种蛋白质的水平变化,找到了与大脑衰老相关的关键蛋白。
这些蛋白的“角色”截然不同:一些如GDF15被视为“衰老信号灯”,它们的增多通常与大脑退化相关;
而BCAN则被看作“修复工程师”,它在促进神经细胞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BCAN在降低多种脑部疾病风险方面表现优异,显著降低了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GDF15和GFAP则与脑部疾病风险呈正相关,前者甚至会加速痴呆和抑郁的风险。
研究还揭示了大脑衰老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在57岁、70岁和78岁这三个重要节点。
蛋白质的波动模式并非线性,而是呈现复杂的非线性趋势。
例如,在57岁时,蛋白与心理健康、帕金森病(PD)和适应性免疫相关性最强,这说明在这个年龄,大脑的各方面功能仍然还在线;
70岁时,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挑战更为显著;而在78岁,炎症反应的影响开始凸显。
这些发现提示,衰老是一个持续波动的过程,伴随着细胞之间连接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大脑的整体功能。
尤其是BCAN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其在大脑健康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脑衰老的生物学机制,也为开发抗衰老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理解大脑衰老过程中血浆蛋白的变化,我们或许能更好地应对衰老带来的挑战,从而开启一段更健康的老年生活旅程。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753-6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