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莎式史剧与喜剧的美妙混搭——评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

来源 2025-02-12 15:41:34 医疗资讯

  《文报告请示》(2025年2月12日 10版)

  我们评论辩论汗青剧时很少有人想到去看看占了莎剧三分之一的汗青剧。其实莎翁也借古喻今——他做戏是要演给身边的国君和贵胄们看的,躲都躲不开,但他分寸把握得极好,一个妙招就是在宫廷斗争的主线旁边设置更有趣的世俗故事的副线,引导不雅众去更多地存眷好玩的小人物。他的史剧中最出彩的一个角色就是离政治最远的福斯塔夫,一个王子即位前交的狐朋狗友,论品德一无可取,一张口却妙弗成言。伊丽莎白女王看了上头,还认为没看够,要老莎再给他写个戏,这就有了后来的纯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孙惠柱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不少汗青与喜剧的混搭,如“戏说某某”之类,只是如今不大年夜看到了;而舞台上史剧和喜剧几乎是绝缘的,只有《宰相刘罗锅》半个例外,来自电视剧。近期的舞台上忽然冒出了一部汗青喜剧,还不是戏说,还有莎士比亚之风,不由人不喜出望外。

  莎翁的宗师地位无人质疑,但一百多年来我们向西方学的主如果易卜生式的话剧,与莎剧的格局很不一样。戏曲倒有“莎士比亚化”的成功典范:京剧《曹操与杨修》塑造了一个麦克白式的有深度的曹操,越剧《五女拜寿》比《李尔王》还多了两个女儿;都是学透了莎剧的佳作,能让老不雅众看不出一点外国陈迹。但话剧就很难找到如许的作品。

  这些年音乐剧成长敏捷,人们常把音乐剧与话剧归到一路,差别于几百个剧种的戏曲。其实音乐剧和戏曲更像“以歌舞演故事”的同类项,学莎剧还相对轻易些,不久前首演的《锦衣卫之刀与花》(以下简称《锦衣卫》)就是一部充斥莎味的原创音乐剧。话剧学者常措辞剧比戏曲、音乐剧更深刻,但在学莎剧这方面却落在了戏曲后面,如今音乐剧也来了。《锦衣卫》学的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国人存眷起码的汗青剧——莎翁最有名的史剧《亨利四世》恰好同时又是个喜剧。

  《锦衣卫》的编剧、作词是卒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沈亮、孙浩程,沈亮照样戏剧文学系的主任,他们受莎剧的影响很天然。但诸多评论都不提《锦衣卫》与莎剧的关系,有的甚至认为剧情太多太散了,有点让人摸不清脑筋;大年夜家都更存眷卒业于北京跳舞学院的导演兼编舞刘晓邑,特别是他那些色彩斑斓的跳舞。刘导的编舞本领确切了得,我曾有幸零距离领教过,佩服之至。但我也从跟他合作音乐剧《姑苏河北岸》的经历中发明,这位出色的编舞家兼导演异常尊敬脚本,他强调跳舞必须用来讲好故事。所以我看他的戏,特别留心他怎么用动作来更形象地演绎剧情,也可以说,若何用剧情来更凸起地展示舞艺。

  揭幕前认为《锦衣卫》顾名思义必定都是宫廷里的刀光剑影,不虞那只是一小半的故事。跟莎翁的汗青喜剧一样,这里更抓人眼球的也是有趣的小人物,并且还有至少两个——小卫兵风舞阳和小寺人梅霜花。皇帝朱瞻基和想夺皇位的汉王戏份还不如两个小子,这小我物构造有点像福斯塔夫和亨利王子,还来了个double,比素以情节线多有名的莎剧都更复杂。皇帝与风舞阳并不是王子与福斯塔夫那样的酒肉同伙,俩人中更贪玩的竟是史称“蟋蟀皇帝”的朱瞻基。编剧一个极高超的设计是,皇帝并不是按常人想象的在宫廷里跟寺人斗斗蛐蛐,他的眼界更高,要走出皇宫去找平易近间高手较劲。这就让刘晓邑的“蛐蛐舞”大年夜有效“舞”之地了,也让风“舞”阳(这小我名多有意思!)这个小平易近有机会与皇帝对阵。后来他发誓要给皇上找到世界第一的蛐蛐,以获得皇帝承诺的“锦衣卫”身份,让他的疯老爸吃上蹄髈。两小我的命运再也分不开了。

  斗蛐蛐引出了一段更好玩的戏,加倍完美地表现了刘晓邑的编舞技能与编剧手段的天作之合,那就是两个关键道具的“调包”。一个是风舞阳抓来献给皇上的“世界第一”的蛐蛐,一个是能帮汉王夺世界的先王留下的“四海之泪”项链,这两个生命交关的宝贝竟在不敢点灯的“黑店”客栈里鬼使神差换了主人。这段戏乍一看还认为要重演《三岔口》的摸黑斗殴——那也会很滑稽,但很快就发明这个剧情远更有趣、复杂得多。《三岔口》里的客栈就是个让两位丑角演员展示技艺的处所,情节极简;而《锦衣卫》的客栈是锦衣卫和东厂两批“特务”斗法的“黑店”,却又像个男扮女装吸引恩客的“青楼”,汉王也来此幽会旧恋人。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真真假假多个身份,还有意让快活的不雅众认为一眼就能“看穿本相”,欢笑声一波接一波。这一来“宝贝调包”这个既无汗青又无艺术“真实性”可言的荒诞变乱也就显得合理了。

  这部剧中还有个更大年夜的“没想到”:双男主中另一位的故事比风舞阳还更曲折,更有深度,乃至让人笑不出来。梅霜花本来早就该在宫廷政变靖难之役中和忠于前朝的一百三十多风氏族人一路遇难了,因为当时才五岁,又长得清秀,被侯公公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儿子”小寺人。但这大难不逝世的荣幸在梅霜花眼里,是“被在场发号出令的公公带走为奴,受尽辱没。”这小我设和这对“父子”关系太奥妙了。在国人的传统不雅念中,没人会把一个寺人算作是豪杰;但梅霜花不仅品德远高于莎翁喜剧中那个丑角福斯塔夫,他的行动还跟无意中弑父娶母的悲剧豪杰俄狄浦斯可有一比。谁说他不克不及是舞台上的豪杰?

  我曾在另一篇剧评中引用哲学传授童世骏看戏剧的一个精辟不雅点:“有(having)、做(doing)和是(being)乃人之实存的根本范畴。而最后那个‘人之所是’的重要性问题看似玄奥,其实它就是人们平日所说的人的庄严的问题。”他指出的这个问题一向是中国戏剧的老问题,就是最好的剧也大年夜都聚焦于为生计而挣扎的主人公,各色人等争抢的根本上都局限于物理生计的范畴。风舞阳也就是如许,他同心专心要“做”的就是抓蛐蛐献给皇帝,好“有”个吃穿不愁的锦衣卫饭碗,也好让穷了一辈子的父亲“有”蹄髈吃;正像梅霜花不无鄙夷地对他说的:“荣华富贵不是你一向想要的吗?回家去吧,等汉王即位,我送给你啊。”

  黄佐临师长教师也曾慧眼独具地指出,他幻想中最好的剧是《浮士德》《培尔金特》那样哲理精深的剧作,聚焦于主人公最根本的存在(being),而不是占领(having)和为占领所做的各类尽力(doing)。至今中国戏剧中如许的人物依然难觅其踪,但我在梅霜花身上看到了一点——他毕生寻求的就是他的“人之所是”。按说做寺人吃喝不愁,但他同心专心要改变的就是这个被人强加于他的寺人身份,只是反水不收——就像俄狄浦斯再也弗成能改变他弑父娶母的既成事实。悲剧豪杰梅霜花最多只能杀了自认为“救”他有功的“父亲”候公公,然后在皇帝面前为本身正名:“臣为皇上除掉落了祸国奸臣侯传玉!臣为朝廷收集了汉王罪证,臣还为世界夺回了秘宝四海之泪!请皇上过目!”但皇帝一点也不领他的情,照样命令“斩立决!”风舞阳想要救他也力所不及,只能带着歌队用合唱为梅霜花送行:

  逝世活茫茫,从未想怨过时光。

  鬼域路上,莫长叹世事无常。

  酩酊一场,最后被盛世遗忘。

  何必考虑,那个富贵哪个称王。

  马克思对人类汗青和悲剧、喜剧的关系有过一个充斥聪明的断定:“黑格尔在某个处所说过,一切巨大年夜的世界汗青事项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弥补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无数的汗青事宜证清楚明了他的贤明洞见。不过《锦衣卫》似乎是反过来,先喜剧后悲剧?事实上,马克思这个说法刚巧说出了该剧的前史和主剧情的关系:汗青上大年夜的冲突往往会反复上演,靖难之役造成了生灵涂炭的悲剧;而第二次政变则以喜剧的情势出现,汉王掉败了,但也没逝世,只是贬为庶平易近。

  那为什么最后又要表演梅霜花的悲剧呢?马克思这里是在点评黑格尔关于“出现两次”的汗青不雅察,而在汗青的长河中,“否定之否定”同样很多,甚至更多,这恰好是两位辩证法大年夜师发明的更周全的汗青规律。喜剧虽能让剧场不雅众笑,真实汗青的尘土落在每个小人物头上都是一座山,更不消说大年夜的冲突了。莎士比亚的史剧也是融合了喜剧和悲剧的,只是经常有意把悲剧成分藏得更深罢了。《锦衣卫》也是如许,所以大年夜多半不雅众笑得很高兴,没顾上留意小寺人的悲剧内涵;但他们去二刷三刷的时刻,会有新发明的——我本身就是如许。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传授)

Tags: 莎式史剧与喜剧的美妙混搭——评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