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胃管状腺癌

来源 2024-10-24 12:00:44 医疗资讯

 大体形态及分类

之前主要学习了组织学分类,本期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胃癌的大体形态及分类。

胃癌,按照浸润深度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癌。

  • 早期癌(即早癌):是指癌组织浸润到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未侵及固有肌层,无论有或没有淋巴结转移都是早癌。

  • 进展期癌:是指肿瘤侵及固有肌层或更深的部位,如浆膜层或浆膜外的脂肪,出现远处转移时亦属于进展期胃癌。

胃壁的全层主要分为四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

这里以肌层为界,如果癌组织未侵犯肌层,即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那不论有没有淋巴结转移,都属于早期胃癌;若是侵犯至肌层甚至更远的地方,均属于进展期癌。

接下面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早癌与进展期癌的大体形态:

早癌

早期胃癌的直径一般在2~5cm之间,在贲门部、胃小弯及胃角区域多见,大约有3%~13%的患者有多个原发病灶。

早期胃癌的大体形态按照日本内镜学会的分型分为以下三种:

  • 隆起型(Ⅰ型)

  • 表浅型(Ⅱ型)

  • 凹陷型(Ⅲ型)

(胃ESD中的报告常常需要描述,所以也需要记住哦)

图片

其中Ⅱ型早期胃癌占比最多,约占80%,它又分为:

  • 浅表隆起型(Ⅱa型)

  • 浅表平坦型(Ⅱb型)

  • 浅表凹陷型(Ⅱc型)

Ⅱa型是指癌灶较周围黏膜稍隆起,但不超过黏膜厚度2倍;

Ⅱb型有58%的病例病灶小于5mm;

以Ⅱc型为最常见,且Ⅱc型相似于良性溃疡,内镜很难检测到,常常需要多点取活检才能满足诊断需要,常见的大体特征是自发性出血和与周围黏膜交界处呈不规则改变。

最常见的Ⅱc型和良性溃疡很相似,且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若是在消化内科及病理科医生的联手之下,发现一例早癌,及早行ESD切除,不仅帮助病人发现病灶、清除病灶,遏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更拯救了一个家庭,意义真的十分重大。(遇到的一些消化内科的老师,也在努力学习病理知识,两者相互结合,发现规律,以期能够在工作中不错过可能误诊为良性溃疡的恶性病变,与我们相向而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早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一般胃癌相同。限于黏膜层内的癌称黏膜内癌,浸润黏膜下层者称为黏膜下层癌。最大径<0.5cm的癌称微小癌。

那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报告胃的ESD标本时,我们经常会报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瘤变,那就还没到是癌的程度,那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老师说,有浸润才能叫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没有提示浸润的组织学表现。

那哪些是浸润的表现呢?如:

  • 单个或簇状细胞成分;

  • 流产型腺体;

  • 腺腔内坏死;

  • 筛状结构;

  • 腺体相互融合;

  • 腺体结构异常复杂(诸如W型、Y型或隧道样结构);

  • 促纤维性间质反应等。

这下就学会区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了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进展期癌。

进展期癌

在进展期胃癌中,Borrmann分型是最广泛应用的大体形态分型系统,其将胃癌分为Ⅰ~Ⅳ型四种类型:

Ⅰ型为结节或息肉型:

肿瘤主要向腔内突起形成巨块、息肉或结节,表面可有糜烂,癌呈膨胀性生长,切面与周围胃壁界限清楚;

Ⅱ型为局部溃疡型(蕈样型):

肿瘤向胃壁内生长,中心形成大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呈膨胀性生长,切面与周围胃壁界限清楚;

图片

局灶溃疡型胃癌病灶大,溃疡边缘围堤状隆起

Ⅲ型为浸润溃疡型:

形态与Ⅱ型相似但癌的底盘较溃疡大,呈浸润性生长,切面与周围胃壁界限不清;

Ⅳ型为弥漫浸润型:

肿瘤在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切面与周围胃壁界限不清,表面可有糜烂或浅溃疡。若肿瘤累及大部分胃时又称为革囊胃或皮革胃。形成皮革胃时,触摸胃壁会感觉非常的硬,不似正常胃组织的柔软。

其中Ⅱ型局部溃疡型占所有胃癌的36%,常发生于胃小弯和胃窦部,Ⅰ型和Ⅲ型各占25%,常发生于胃体和胃大弯。

1942年Stout又描述了一型胃癌称为浅表扩散型胃癌

特点是癌组织主要沿黏膜扩散,不形成突向腔内或侵入胃壁的瘤块,癌的面积明显大于浸润深度。大部分癌组织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灶性地区亦可深入肌层甚至浆膜或浆膜外。

图片

浅表扩散型胃癌

早癌和进展期胃癌虽然各有其不同的大体形态,但其镜下的组织学大多数表现相同,多为分化型癌和未分化型癌。前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后者包括低分化腺癌、低黏附性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癌。此外还有乳头状癌、富于淋巴间质的癌、肝样腺癌等特殊组织学类型。

我们今天首先按照其组织学分类,进行学习。

目前国内常用的组织学分类为WHO分类,分为:

  • 管状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 乳头状腺癌

  • 黏液腺癌

  • 低黏附性癌

  • 印戒细胞癌

  • 未分化癌等。

管状腺癌是排在首位,也是最常见的胃癌,亦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管状腺癌(tubular adenocarcinoma)

胃管状腺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故称管状腺癌。

这里胃黏膜上皮,是什么上皮呢?

先简单回顾一下基础知识:

胃黏膜层包括胃小凹上皮、腺体、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黏膜上皮指的就是黏膜表层的胃小凹,为单层黏液柱状上皮。

图片

看这张图片,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可见单个不明显的核仁,胞质内充黏液,HE切片上着色淡甚至透明。

所以,管状腺癌就是这种单层黏液柱状的细胞出现异型,从而形成的癌症。

肿瘤细胞排列形成腺腔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或呈裂隙状的异型腺体,根据腺体和细胞的形态特征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这就是我们上期学习过的知识了:

  • 高分化腺癌具有分化良好的腺体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腺体可有扩张表现,腺腔内可见坏死;

  • 中分化腺癌则表现为腺体形态不一及复杂的腺体结构,包括筛孔状腺体、显著分支、出芽或相互融合的腺体,癌细胞异型明显,核大小不一、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结构少见,癌细胞则呈散在、条索状、巢团状、片状或实性生长。

下面再结合一例病例切片来详细学习一下。

图片

这里还算是正常的,黏膜胃小凹上皮发生肠化,但是腺体还是很丰富的,排列也很紧密

图片

这里已经看不到腺体的存在了,整个黏膜层都是萎缩和肠化的上皮

图片

这是正常的固有肌层,粉染的排列紧密的平滑肌

换一张切片

图片

这里已经出现了不速之客,在正常的平滑肌细胞间,肿瘤组织已经偷偷跑进来了

放大看

图片

看到这虎视眈眈的大核仁了吗,这里还能看到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但是又不是分化很好的腺体,可以看作中分化吧

图片

这里黑框上面的蓝紫色实性片状的区域均为肿瘤组织,下面是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是什么部位的呢,是浆膜层外的脂肪,说明肿瘤已经侵犯至全层了,这就是肿瘤取材需要取全层的原因,因为报告里需要写出肿瘤浸润的深度,取材取不到位的话就不好发报告。

放大看看这肿瘤细胞

图片

图片

细胞的异型性非常明显,细胞核大,深染,核质比增高,核仁明显,细胞核大小形态均有异型

这就是肿瘤细胞,看低倍镜下肿瘤细胞未形成腺管样结构,而是呈片状,实性生长,为低分化腺癌。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再看一下,以上三张图片为哪一种分化的腺癌?

肿瘤细胞呈筛状结构,腺体相互融合,细胞异型明显,核大小不一、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为中分化腺癌。

看这两张图片

图片

图片

一眼望过去还比较正常是吗,我们放大来看一看

图片

图片

这里黑框框出来的,单个的深染的细胞核,其实就是肿瘤细胞,它也没有形成明显的腺体结构,细胞是单个、散在或几个聚集在一起的,这也是低分化腺癌。

那我们再结合一下上次学习的经典Lauren分型:

根据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将胃腺癌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肠型:

  • 肿瘤主要由高至中分化的异型腺体组成,有时在肿瘤浸润前缘可呈现低分化。

  • 肠型胃癌来自肠化的上皮,癌细胞形成腺管或腺样结构,黏液分泌主要在腺腔内或细胞外

  • 肠型胃癌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见、胃癌高发区多见。癌周胃黏膜常伴广泛的萎缩性胃炎,以淋巴道转移为主,预后较好。

弥漫型:

  • 肿瘤由黏附性差的细胞组成,广泛浸润胃壁,很少或没有腺体形成

  • 弥漫型胃癌来自胃上皮,为黏附力差的小圆型细胞,单个分散在胃壁中,大多数细胞分泌黏液而且黏液在胞质内均匀分布,少量在细胞外

  • 弥漫型胃癌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胃癌低发区多见,癌周胃黏膜无或仅有小片萎缩性胃炎,主要扩散方式为弥散浸润,预后差。

混合型:

  • 含有大致相同数量的肠型与弥漫型的胃癌

图片

图片

这两张图片为弥漫型,低分化腺癌

图片

图片

这两张为肠型,中分化腺癌

Tags: 【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胃管状腺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