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1年12月14日,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 杂志发表题目为A human blood-derived microRNA facilitates flavivirus infection in fed mosquitoes(一种人血来源的miRNA辅助黄病毒感染媒介蚊虫)的学术论文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10091)。该研究发现一种宿主血液来源的miRNA可通过跨物种调节机制,调控蚊虫在自然界中传播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的能力。
据统计,有100余种人类病原体可由蚊虫等吸血节肢动物携带并传播,其引发的疾病约占人类传染病总数的五分之一。伊蚊 (Aedes spp.) 作为一种人类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可通过吸血从感染宿主体内获取病毒。蚊虫吸血后感染者的血液被快速消化,与此同时被摄入的病毒感染蚊虫肠道上皮细胞,扩散进入蚊虫体腔并使蚊虫具备传播病毒能力。
本项研究通过small non-coding RNA深度测序,发现吸血后有多个人源miRNA可在蚊虫体内稳定存在。通过进一步筛选发现,一种血源高丰度miRNA (hsa-miR-150-5p) 显著促进病毒感染蚊虫。机制研究表明,hsa-miR-150-5p可进入蚊虫细胞并通过跨物种基因调控方式抑制蚊虫抗病毒基因表达,促进蚊虫在吸血过程中感染病毒 (图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sa-miR-150-5p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同时吸血节肢动物中普遍存在可被miR-150-5p 靶向调控的抗病毒基因,提示miR-150-5p 介导的跨物种调控机制是一种节肢动物吸血并感染病毒的广谱机制。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教授为本论文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朱毅斌为第一作者,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生张驰(现多伦多大学博士生)为本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王朋华教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的刘起勇研究员、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王静林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余茜、张礼铭和杨韵为本论文合作者。该研究获得深圳湾实验室、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清华大学春风基金、深圳市“三名工程”及云南省专家工作站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10091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