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据北京气象消息,本周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下降,19日至25日白天最高气温在24~29℃之间,夜间最低气温在12~16℃之间。秋意渐浓,尤其早晚凉意明显,俗话说“春捂秋冻”,如何正确理解“秋冻”?
适当“秋冻”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但“秋冻”不是“遇冷不穿衣”,而是秋季穿衣不宜增加过快,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即要慢慢、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还是必要的,以感觉不冷为适宜。
“秋冻”因人而异。对体格健康的人来说,可以借“秋冻”锻炼身体,加强对寒冷气温适应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也不宜过度“秋冻”,虽然可适当减少穿衣,到了深秋,最高气温20℃以下时也要增加衣物,保暖防寒以防受寒生病。
老年人、幼儿、孕妇、体弱以及部分患病人群,则不宜“秋冻”,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刘涓指出,老人、孩子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受冻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容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受到冷空气刺激,支气管和血管容易痉挛收缩,进而可能引起旧病复发,出现哮喘、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等状况,因而不宜“秋冻”。另外,脾胃不好的人也不适合“秋冻”。
科学“秋冻”还要注意做好三个身体部位的保暖,即背部、腹部、足部。刘涓表示,“外出随身带一个披肩是个好习惯,坐地铁或者空调房温度太低,可以帮助挡风防寒,保证背部是温暖的。腹腔里有许多重要脏器但又相对脆弱,腹部受寒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寒从足底生,脚暖全身都暖,脾经、肾经的气血都是从足底升起的。” 因此,做好腹部、足部的保暖也十分重要。
- 上一篇:体检报告看不懂?手把手教您看常见指标
- 下一篇:酒量真能练出来?知道真相还是别喝了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