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春季不仅仅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鼻炎的发作期,给不少鼻炎患者带来了很多的痛苦。而很多鼻炎患者开始出现喷嚏连连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过敏性鼻炎,为何春季来“报到”?
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适合出游、踏青赏花的好季节,可有的人却不能享受如此好的风光。因为一出游便会有鼻塞、鼻痒、不停打喷嚏等等不适的状况,专家称,这往往就是过敏性鼻炎的反应。
专家指出,春季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较为常见。发病有显著季节性,春季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便开始发病。每逢换季时节,鼻炎的发病率都很高,尤其是在春季,这种病发病率呈现“节节升高”趋势。春季天气转暖,外出踏青赏花、户外活动都容易导致粉尘、柳絮、花粉等过敏,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加重病情。
专家介绍,季节问题不单单是造成春季鼻炎就诊患者大量增加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患者平时对疾病症状的忽视,一旦遇上多变天气或花粉、粉尘就诱发鼻炎。同时,专家还指出,春季不光是鼻炎复发的季节,也是治疗鼻炎的最佳时机。因此,不管是已患有鼻炎老毛病的患者还是鼻炎初期的患者,把握春季及时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过敏性鼻炎,哪些症状须警惕?
专家介绍,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因此,有不少患者在发病初期常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导致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那么,春季如何区分“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专家提醒要注意以下几点——
鼻塞:鼻塞轻重不等,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暂时性嗅觉障碍。伴有鼻息肉时鼻腔可完全阻塞。如果因为浓涕的量特别多而导致鼻塞,必须将其擤出后才得以暂时通气,但是不久后又会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流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量多少不定,有擤除不尽之感,或觉“多痰”只能向后吸入咽部再吐出。
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头痛:常表现为头部沉重或压迫感,或仅有钝痛或闷胀痛。常因低头、咳嗽、屏气或用力等使头部静脉压增高时,或吸烟、饮酒及情绪激动时头痛出现或加重。
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有时会出现嗅觉障碍或嗅觉缺失
春季,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专家提醒,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日常生活中预防过敏性鼻炎很简单,只要做到几下几点,就可以轻松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困扰。
注意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类上火食品,上火会打破人体阴阳的平衡,内火旺盛,易引起一些炎症的发生,长期上火引起的鼻塞、喉痛都会引起鼻炎;少吃生冷食物避免妨碍脾胃的功能,引起内分泌系统的不协调运行。
保持良好心情,同时戒烟、戒酒。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机能和免疫系统,所以情绪上应适度的调适,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大吵大闹或忧郁激动。另外烟酒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易诱发鼻炎。
避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等;这是因为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鼻黏膜调节功能差,防御功能低下,病毒乘虚入侵导致发病。中医认为是风寒之邪入侵体内所致。
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晨跑、冷水浴或冷水洗脸等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提高人体对不良条件的适应能力,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及全身其他慢性疾患。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