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三伏天养生喝粥、喝汤、喝茶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不管你喝什么,都会给你的身体带来一定的益处。
三伏天喝粥是非常养生的一种饮食方式,因为天气炎热,需以清淡饮食为主,那么,2018三伏天喝什么粥养生呢?煮粥的时候要选择什么样的食材比较好?以下为您介绍三伏天养生粥食谱及食材的选择。

丝瓜粥
做法:丝瓜100克,粳米250克,猪油10克,精盐3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丝瓜粥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瘘、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等病症。
银耳莲子百合粥
莲子主要入脾肾心经。能起到清心去火,健脾补肾。养心明目的作用。百合主要入心肺经。有着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治疗失眠多梦。用于肺阴虚的咳嗽。银耳主要入肺,胃,肾经。知道补肾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美容养颜的功效。对于肺热咳嗽,月经不调,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不仅能美容养颜,还能够帮助补充气血,有效的祛除体内的湿气。
绿豆粥
做法:粳米250克,绿豆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绿豆粥具有清暑、健脾、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口渴、中暑及皮肤疮疖等病症。红豆黑豆黑米粥
在制作这几种粥的时候也可加入点红枣或者自己喜欢的食材熬制粘稠就可以食用了,这几种豆类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增加饱腹感,有效地控制体重,而且还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速度帮助知道润肠通便的作用,有效的缓解和预防便秘。

薏米祛湿
薏米营养丰富,其中包括:蛋白质、维生素B、矿物质、纤维素、氨基酸、薏米酯、亚油酸等,这些物质对身体调节保健非常好。
吃薏米祛湿,主要还是利用了薏米的功效,薏米是入脾食物,能健脾除湿。其温燥的性质,如同陈皮,能燥湿化痰,起到了祛湿作用。
绿豆降暑
高温出汗可使机体因丢失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导致内环境紊乱,绿豆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在高温环境中以绿豆汤为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清热解暑"的治疗效果。
苦味去乏
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1、三餐总喝粥。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粥“不顶饱”,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
2、喝冰粥。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3、糖尿病人常喝粥。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内还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动过大。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4、胃不好的人喝粥养胃。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因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偏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这同样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