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幸福生活。“四个面向”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技创新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科研战线深知科技供给的“成色”对百姓幸福感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3D打印骨骼到4D肿瘤成像、从火眼实验室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从首个“隔空”手术到远程问诊普及,从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到多个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铸就“健康坚盾”,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消除疟疾、防控多种传染病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勇于“亮剑”,为对战肿瘤、慢病等危及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提供强有力“武器”;医学科技大步向前,引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深度融合,共绘健康中国蓝图。
急人民所需,供给“硬核”科技
2020年初,监测鉴定未知病原、锁定分离毒株、拼接序列……中国科学家仅用1周时间便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一锤定音”。对此,世界卫生组织评价: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
素未谋面却要在短时间内了如指掌,如何做到?依托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我国建立起传染病多病原筛查技术体系和监测技术,可在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病原体,并对未知病原实施筛查。
在重大疫情面前,科技战线始终打有准备之战——
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依托我国疫苗研发团队的技术储备,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等5条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得以并行开展,各单位不计成本加紧研发进程、组织建设大规模的疫苗生产能力。
全球首创的高生物安全风险疫苗生产车间技术标准,为后续新冠病毒疫苗几十亿剂的安全量产打下坚实基础。截至9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3663万剂次,接种覆盖率达到92.44%。
在临床治疗一线,中国原创新冠药物展现了科技创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实力与担当。2021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2021年12月,我国首款抗新冠病毒药物——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2022年7月,首款国产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
应对突发疫情,科研战线急人民所需,供给“硬核”科技;应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我国国产疫苗、药物始终坚守阵地。
首个同时用于预防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和辅助治疗结核病的新型疫苗、首个戊肝疫苗、首个手足口病疫苗、抗艾滋病长效药物……一批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为人民群众“织密”免疫屏障。
高质量创新,对疾病实施精准打击
2022年7月,由我国新药重大专项支持研制的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盖伦奖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与其一起提名的还有另外4家中国企业的7个产品。
成功“出海”对于中国创新药来说已经不再是梦想。从凤毛麟角到批量获得奖项提名,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凭实力得到认可,在经受住严苛的评估考验之后,提名表明它们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用优异的表现赢得奖项评选中要求的“改善人类健康巨大潜力”的认可。
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研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项目的持续攻关,使得越来越多创新药、医疗器械、耗材实现“中国造”,也让群众在进行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时用上了越来越多的国产好药、好装备。
我国批准的Ⅰ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增长到现在的80个。十年来,我国新药研发实现由仿到创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也在不断加速国产化进程,以正电子磁共振扫描系统(PET/MR)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临床使用。
2022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肺癌治疗的一位患者用上了国产的4D CT放疗设备,联影自主研发的黑科技让医生在对患者放疗时,能看清肿瘤的四维动态影像,精准辨别运动肿瘤与组织的边界,把损伤减到最低。
肩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光荣使命,十年来科技创新牵起从研发机构到高新技术企业再到临床一线的高质量发展链条,向着“打击疾病更精准、诊疗患者更治愈”的方向不断迈进。
深度融合,打破学科界限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了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相关研究。得益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团队通过中西医结合、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揭示了全新机制,建立了全新方案,并实现了创新药物黄葵胶囊的产业化落地应用。
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陈香美表示,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挖掘出发病规律、致病因素等新认知,还可开启新的诊断模式。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融入中医诊断理论,糖尿病、肾病无创诊断的新模型已构建完成。
2021年服贸会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联合AI企业安德医智BioMind签约联合攻关,此前双方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神经影像AI辅助诊断产品、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急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智能决策平台等一系列AI辅助诊断设备。
“医学科技创新是国家医学中心承担的重要任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管仲军表示,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可以解决更多患者的难题,还可以助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基层一线,学科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案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医学科技创新的红利。
香山科学会议关注生命健康的多次学术讨论会上,生命科学研究者、物理学者、化学学者、纳米学者、医生等展开共同研讨,更有不少非生命研究领域的学者将科研工作转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表示,生命学科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科学,要想研究再深入些,需要多学科的广泛联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让原有的学科界限日益模糊,不同领域的科研力量自觉凝聚起来。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国启动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目前全国共依托22家顶尖医学科研机构设置了12个国家医学中心,打造医学高地、推动成果落地。
未来,科技创新既要“顶天”,突破生命认知的现有界限;更要“落地”,在人民需求中找准定位。肩负“顶天立地”的职责使命,各学科、各领域正全力激发科技创新中的巨大红利,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 上一篇:多地防疫观察:坚决果断落实科学精准防控政策
- 下一篇:“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