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冬奥在即,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头戴滑雪帽,身穿滑雪服,脚踏滑雪板……刺激、紧张,又兴奋!不过,千万记住,滑雪要速度、要激情,更要做好防护!今天,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副医疗官、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袁强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高山滑雪的注意事项以及冰雪运动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
因为高山滑雪的诸多危险性,所以滑雪者要特别注意安全。
首先,滑行装备要过关。高山滑雪的基本滑行装备是滑雪板、雪鞋、固定器和滑雪杖。双板初学者的雪板不要太短,也不要长过身高。
此外,防护装备要配齐。滑雪装备的护具从头到脚有头盔、雪镜、面罩、护腕、手套、护膝、护臀和护甲。其中,头盔、雪镜和手套是必备的。头盔的作用除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还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雪镜具有防风、护眼的作用;手套可以保暖,同时在持雪板时或摔倒时可以减少手部受伤。另外,面罩具有保暖、防风、护脸的作用。其他护具可以避免相应部位的损伤。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身体不适时、吃太饱或喝酒后切忌滑雪。滑雪是低温环境下的剧烈运动,会加剧不适反应,吃太饱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喝酒后身体平衡能力下降,同时酒精会使体表血管扩张,易导致身体失温。此外,高山滑雪滑降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滑雪者的安全和全面滑行能力的发挥,以及滑雪的感受。同时,不正确的滑行技术或滑行姿态可能会造成骨骼韧带的损伤,因此技术进阶需要有正规滑雪教练员的指导。
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冰雪运动中常见伤害的处理办法。
冻伤 由于气温过低,滑雪者在滑雪场最容易出现的伤害就是体温过低和冻伤。一旦出现此种情况,要立即离开低温场地,更换被打湿的衣物鞋袜,可以用40℃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穿上厚衣服保暖。不能用搓揉的方法促进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而且浸泡的水温不能过高,特别注意不能马上烤火。脚上冻伤起泡不要脱去弹力袜,复温消肿再行处理。
眼睛伤害 雪地的反光非常强烈,眼睛完全裸视,极容易发生雪盲。最好配备专业的滑雪眼镜,预防雪盲。如果出现雪盲的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要用纯净水或者眼药水清洗眼球,然后用柔软的医用棉纱覆盖眼睛,闭眼休息。
皮肤伤害 滑雪时,经常出现的皮肤伤害有擦伤和裂伤、淤血和血肿、运动摩擦伤等。对于擦伤和裂伤,要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然后涂上消炎软膏或者紫药水,不用纱布覆盖。对于淤血和血肿,可以用冰敷来止血消肿,之后身体会自动把这些淤血清除掉,伤处逐渐由紫红色转青再转黄色后逐渐消失,3天之后可使用热敷和按摩来减缓疼痛。
骨骼伤害 人在滑雪时,由于时不时会受到强烈的外力冲击或重量负荷,超出了本身的机械承受幅度,所以容易发生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应立即平卧,并呼叫救援人员,不要乱动,更不能进行按摩或者拉拽,因为骨折处很有可能损伤到周围的血管,引起淤血和水肿,进一步增大医治难度。
肌肉伤害 到了滑雪场穿好装备之后,不要立即奔向雪道,而应认真做几个拉伸动作,针对性地把即将要受力的部位充分激活,使其在运动中更加灵活。另外,如果运动时间过长,遇到痉挛不要慌张,只要轻柔地试探着向相反的方向牵引受伤肌肉,使之拉长,疼痛感都会得到缓解。
关节及韧带伤害 滑雪不可避免地伴随崴脚或扭伤膝盖。此外,因摔倒而发生的肘关节、肩关节受伤也时有发生,有时会出现脱臼。一旦扭伤,关节不能负重或活动明显受限,应立即呼叫救援人员,需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明确伤情、及时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文/袁强(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上一篇:它的改变当心身体在预警
- 下一篇:17家医院作为场馆保障医院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