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新网南京11月10日电 (沈大雷 邱浣敏)“我们‘二十年磨一剑’,建立了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的新理论新方法,就是希望能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带来新希望。”11月1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沈振亚教授说。
就在前不久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共同完成的《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沈振亚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居全球死因首位。”沈振亚说,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介入支架、外科搭桥等手段仅能改善心肌供血,却不能解决因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失和继发心室重构造成的终末期心衰,很多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细胞治疗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但由于心脏器官的特殊性,细胞治疗存在疗效差异大、驻留与存活率低、移植后转归与在体功能检测难等瓶颈问题,限制了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
针对上述难题,项目组历经20载,围绕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体系、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有一例患者突发心肌梗塞,放置了冠脉支架,虽然心肌血流得到了部分恢复,但复查时发现,他的心脏已经由于大面积缺血形成了室壁瘤,心肌收缩功能严重低下。此外,患者多支冠脉血管都有严重狭窄。“患者的情况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但就算重新恢复了血流,由于既存的心肌细胞有限,对改善其心脏收缩功能也是收效甚微,在围手术期也会因为心功能差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沈振亚说。
沈振亚决定在对患者进行搭桥手术的同时,向其心脏内移植干细胞以提高心脏功能,同时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手术如期进行,患者心脏上搭了血管桥,通过血管桥,术中往心脏内注入了先前扩增的自身骨髓干细胞。术后恢复过程非常顺利,患者心脏状况稳定,感觉良好。
据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原心胸外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多年来,学科常规开展各类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通过技术创新,结合医学研究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心脏大血管疾病复合技术、微创心脏外科技术、重症心脏病综合治疗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国内空白。(完)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