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5种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来源 2022-11-05 00:57:26 医疗资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白皮书透露,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超15万,全由国家承担。

患者救治

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约2.3万元

白皮书中指出,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

白皮书指出,各方加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精准追踪和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截至5月31日,全国累计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74万余人。开展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和临床治疗工作,建立应急储备库,截至5月31日,全国共采集恢复期血浆2765人次,1689人次患者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

疫苗研发

5种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白皮书指出,中国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

在疫苗研发方面,我国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白皮书透露,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此外,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溯源研究。截至5月31日,我国共应急批准17个药物和疫苗的19件临床试验申请,附条件批准2个疫情防控用药上市。

消息发布

举办千余场发布会发布疫情信息

白皮书指出,为确保及时公开透明,中国举办千余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信息。

截至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举行新闻发布会161场,邀请50多个部门490余人次出席发布会,回答中外媒体1400多个提问;湖北省举行103场新闻发布会,其他省份共举行1050场新闻发布会。

建立严格的疫情发布机制。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制定严格规定,坚决防止瞒报、迟报、漏报。武汉市从2019年12月31日起依法发布疫情信息,并逐步增加信息发布频次。2020年1月21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每日在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前一天全国疫情信息,各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每日统一发布前一天本省份疫情信息。2月3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英文网站同步发布相关数据。

建立分级分层新闻发布制度。坚持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现场发布与网上发布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信息发布机制,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国内外关注的疫情形势、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热点问题。

抗疫援助

向150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

白皮书提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捐赠,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等急用医疗物资和设备。84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人士向中国提供了物资捐赠。

同时,中国也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白皮书指出,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并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驻在国民众和华侨华人提供技术咨询和健康教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400余场。

数据还显示,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1月至4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发送货物量同比分别增长24%和27%,累计运送抗疫物资66万件,为维持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积极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在华采购个人防护用品和建立物资储备库,积极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团结应对基金”在中国筹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议。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并落实20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已经宣布向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暂停债务偿还。

回应

中国政府所做工作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发布会上11个问题有9个都出自外媒。对于外媒关于中国数据导致疫情蔓延的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发布会上表示,这种说法严重违背事实,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延误和隐瞒。

中国媒体的回应不是打嘴仗而是正本清源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关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原因和责任,西方媒体和中国官方媒体之间,似乎正进行一场信息战。对此,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中国媒体人士在抗疫报道中表现的专业素养、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是令人尊敬的,中国媒体关于抗疫的报道是实事求是、真实客观的,指责中国媒体进行所谓的“虚假宣传”是罔顾事实,完全站不住脚的。

徐麟说,有些外国政客和媒体在病毒源头问题上搞“有罪推定”,把病毒“标签化”、将疫情政治化,还炮制炒作所谓的“中国源头论”“中国隐瞒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毫无事实依据,也不讲道理、不尊重科学,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徐麟指出,中国媒体无意打所谓的信息战,但是面对对中国的造谣诬蔑和攻击摸黑,中国媒体必须,也必然会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不是打嘴仗,而是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是还原事实和真相,传播公理和法理,维护道义和良知。

我们的朋友更“铁”了 朋友圈更大了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示,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

马朝旭表示,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许多国家的民众在网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红”,在小区播放中国国歌,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别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了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制造和传播政治病毒,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种‘甩锅’的做法,中国当然要坚决反击。”他强调,疫情当前,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同舟共济才是战胜疫情的正路。

面对疫情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延误和隐瞒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延误和隐瞒。

他表示,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大流行疾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的危机和考验,在前所未有的新型病毒出现以后,疫情初期对疾病的致病源、潜伏期、传播方式、致病机理、传播力、感染来源、人群免疫力,都存在着大量的未知。有一个证据的逐渐积累,认识的不断深化,更多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特性的过程,直到现在,人类对它的了解都相当有限。

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秉持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迅速建立起了应对机制,争分夺秒地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8天时间确定病原体,16天研发成功检测试剂盒,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开展疫情的国际防控。

“时间经纬非常清楚,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国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马晓伟说。

热点

中国疾控中心要解决科研研发等“一锤定音”的能力

病毒起源何时查清?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得很重,并且已经作了安排。”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活动,涉及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另外,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坚持依靠科学家、秉持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

王志刚强调,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一方面,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另一个方面,可为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提供帮助。

据他介绍,截至5月底,中国科学家已发表论文206篇,国外的研究团队也发表论文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19篇。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了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18967条。

公共卫生体系如何改革?

马晓伟表示,2003年非典后,中国建立了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政报告系统。下一步将加强和改进这两个系统,建立运行监测系统、医务人员报告系统、科研发现报告的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智慧化的预警多发触发机制,提高重大公共卫生的发现报告、预警和响应能力。

此外,从五大方向推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涵盖完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各级疾控中心定位、推进防治结合、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完善各级疾控中心定位方面,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明确国家CDC(中国疾控中心)、省级CDC、市级CDC、县级CDC各自的功能定位。其中国家CDC要解决科研研发、实验室检测、业务指导和病原学分析等“一锤定音”的能力。

市民何时能摘口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发布会上表示,平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是常态化防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常态化防控主要是强调预防,比如要戴口罩等;一旦出现疫情,一定要及时应对,即“四早”;一些特殊场所要更加注意,加强社区防控力度;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支撑力度,使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助力防控。

王辰提到,北京市的疫情防控等级降低到三级,这意味着大部分时间、在大部分场合可以考虑不戴口罩。

“但具体而言,还要根据客观情况判断。比如,空旷、通风好的地方,可以考虑不戴;但如果是去医院等密闭空间,还是应该戴。另外,对于警察、医务人员、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而言,还是应该戴。”他说道。

数读白皮书

14亿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中国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2000多人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

数百万名医务人员战斗在全国抗疫一线。自1月24日农历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

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

2月初,医用非N95口罩、医用N95口罩日产量分别为586万只、13万只,到4月底分别超过2亿只、500万只。

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95%;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分别达到98.2%、92.1%,整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分批分次复学复课,截至5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部分学段均已开学,共有1.63亿学生(含幼儿园)返校。

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中,监测疫情、测量体温、排查人员、站岗值守、宣传政策、防疫消杀。

全国180万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不辞辛劳,高标准做好卫生清扫、消毒杀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垃圾清理清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

本版文/本报记者 董鑫 李岩 高语阳

综合新华社报道 统筹/徐锋

速读抗疫历程

五大阶段

白皮书第一部分“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中,将中国的抗疫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迅即应对突发疫情

(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

第二阶段是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1月20日至2月20日);

第三阶段是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

(2月21日至3月17日);

第四阶段是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

(3月18日至4月28日);

第五阶段是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4月29日以来)

关键时间节点

1月23日 武汉市关闭离汉通道

1月24日 从军地调集国家医疗队驰援湖北省、武汉市

1月25日 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

1月27日 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市

2月2日 武汉市部署“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开展拉网排查

2月5日 武汉市建成并启用首批3家方舱医院

2月12日 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152例(含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2月18日 新增出院病例数开始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

2月21日 各省份陆续调低省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逐步取消通行限制

2月24日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3月11日 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降至个位数

3月25日 湖北省有序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4月7日 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4月8日 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4月26日 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

4月30日 京津冀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5月2日 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5月7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Tags: 5种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