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乡土中国
用AI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送医下乡、云端诊疗,将“AI+医生+乡村”三者进行融合,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
“未来最大的产业是AI,AI将有可能得到规模化使用,AI会给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提高效率。”这是任正非在最近的访谈中作出的判断。其实,不仅是城市,乡村也该享受到AI带来的红利。
近日,广东省卫健委健康扶贫“AI医生进乡村”项目全面上线,广东省卫健委为全省2277个贫困村卫生站全部配置智能健康设备包,并全部对接省级远程医疗平台。
众所周知,设备简陋、村医水平有限是很多乡村卫生站的现状,很多村民不是不想在家门口瞧病,而是“不敢看”也“看不了”。这一短板影响着“小病不出村”目标的实现以及分级诊疗的真正落地。如何让乡村卫生站加速提质,是医疗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此次广东省卫健委提供的智能健康设备包可谓“软硬结合”。硬件包括血常规检测仪、心电检测仪等常用8种智能设备;另外还包括一个专门的村医工作软件,将设备检测结果导入软件,AI医生助手便可根据庞大的病历数据库,提供中、西医智能辅助诊断。另外,也可以选择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专家在线指导治疗。
用AI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送医下乡、云端诊疗,将“AI+医生+乡村”三者进行融合,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
不过要想发挥好“AI医生”的最大效能,关键还在于能够本地化,用接地气的方式服务农村民众,防止出现“水土不服”。
如今,留守在农村的、有看病需求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以及儿童,他们医学知识较为匮乏,一方面可能对自身疾病说不清、讲不好,无法有效配合使用“AI医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其功效不信任,甚至产生误解,以此抵触“AI医生”。如此一来,就会出现手握“治病利器”,却无用武之地的情况。
因此,“AI医生”想要扎根乡村,还离不开一系列配套举措的“助攻”。特别是针对农村特点,量体裁衣,打造村民听得懂、能理解、能配合的乡村版“AI医生”。例如,将研发方向与农村接轨,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把脉问诊;加大宣传,提高村民对新方式和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了解,让他们既认可满意“AI”医生,又能基本摸清自身的问题所在,然后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把“难处”交由“AI”医生诊断。
另外,最重要的是通过AI医生和远程诊疗,丰富农村医生的诊疗知识、提升诊疗技能,并建立一支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医疗队伍,让他们能够成为民众的“保护盾”,实现与“AI”医生的“双剑合璧”,以此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不再让“病根”变“穷根”。
□吴诗苑(基层公务员)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