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葡萄糖调节受损(即前驱糖尿病),定义为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是发生在2型糖尿病之前的一种异常血糖稳态研究表明,每年约有5-10%的葡萄糖调节障碍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的比例高达70%。
2023年7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光伟、北京大学纪立农及孙宁玲共同通讯在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在线发表题为“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etformin plu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lone in preventing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旨在评估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5天),不喝含糖饮料,晚餐后不进食,如果BMI为25 kg/m²或更多,每餐减少50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天蔬菜摄入量至少500克,每周外出就餐不超过一次]与单独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血糖调节受损的中国受试者糖尿病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在全国43家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终点是2年随访结束时新诊断糖尿病的发病率。
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在中国血糖调节受损人群中比单独使用生活方式干预进一步降低了患糖尿病的风险,显示了联合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进展方面的额外益处,而没有新的安全性问题。
糖尿病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口的11%,达1.298亿人。虽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但对于血糖调节受损的个体来说,最好的选择仍然是通过干预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对肥胖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减缓血糖调节受损向糖尿病的进展。
尽管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石,但由于长期坚持和持续的行为改变的问题,生活方式干预受到限制,这导致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保护作用受损。此外,即使有良好的依从性,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需要与药物干预相结合,以获得比单独的生活方式干预更大、更持久的益处。
一些抗糖尿病药物,如二甲双胍、曲格列酮、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已被证明在延缓糖耐量受损进展为糖尿病方面有效。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个体在糖耐量受损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服用二甲双胍的人低35%。虽然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证实,但考虑到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具有异质的发病机制,而且它们在胰岛素抵抗的部位也不同,对于糖调节受损尤其是空腹血糖受损的人群,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同时,二甲双胍对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附加效应仍有待探索。
干预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图源自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
该研究在全国43家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血糖调节受损的个体(即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年龄在18-70岁之间,BMI为21-32 kg/m2的男性或女性。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化随机分配(1:1),接受单独的标准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前两周口服850毫克,每天一次,然后滴定到每天口服1700毫克[850毫克,每天两次])。采用分组随机化,分组大小为4个,根据血糖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和使用任何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分层。生活方式干预建议由所有参与地点的调查人员提供。主要终点是2年随访结束时新诊断糖尿病的发病率。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NCT03441750,并已完成。
在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3881名参与者进行了资格评估,其中1678名(43.2%)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组(n=831)或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n=847),并至少接受了一次分配的干预。在中位随访2.03年期间,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7.27例(95% CI为15.19-19.56),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9.83例(17.67 - 22.18)。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组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低17% (HR 0.83 [95% CI 0.70 - 0.99];log-rank p = 0·043)。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组报告不良事件的参与者比例高于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组,主要是由于胃肠道不良事件更多。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的参与者百分比在两组中相似。
总之,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加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预防中国血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中加入二甲双胍可提高单独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并且可能对年龄较小、肥胖和高血压的患者更有益。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3)00132-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