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指南共识丨符合亚洲人群特点的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指南

来源 2023-06-27 21:16:48 医疗资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房颤的病因

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多方面因素均可增加房颤易感性,促进房颤的发生、维持,包括年龄增加、原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超重/肥胖、饮酒、吸烟、体力活动过量/不足等)、遗传等。此外,严重疾病状态(如重症感染)及外科手术均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识别并纠正导致房颤发作的可逆因素,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避免一大部分由可逆因素导致的房颤发生。因此,房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房颤的诊断与分类

单导联心电图(≥30 s)或12导联心电图(≥10 s)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即可诊断为房颤。 

根据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策略选择,房颤可分为4类。 

1.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 d; 

2.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 d; 

3.持久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 

4.永久性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性小,房颤持续10~20年以上,心电图显示近乎直线的极细小f波;或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左心房纤维化面积占左心房面积的30%以上。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评估

考虑到亚洲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年龄阈值更低,本指南采用 CHA2DS2‑VASc‑60评分单,详见表1。

表1  CHA2DS2‑VASc‑60评分

图片

注:心衰为心力衰竭,HFrEF 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mrEF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pEF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1 mmHg=0.133 kPa

推荐CHA2DS2‑VASc‑60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口服抗凝药。CHA2DS2‑VASc‑60评分为1分的男性和2分的女性,在权衡预期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患者的意愿后,也应当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CHA2DS2‑VASc‑60评分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患者不应以预防卒中为目的 使用口服抗凝药。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 572-618.

Tags: 指南共识丨符合亚洲人群特点的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指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