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非心脏手术中风险分层设定更高平均动脉压目标,虽减少术中低血压但未改善术后结局

来源 2025-10-19 12:12:33 医疗资讯

术中低血压定义为平均动脉压<65 mmHg是非心脏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超过75%。多项研究表明,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结局相关,包括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及死亡率升高。然而,是否应积极干预及设定更高的血压目标以预防低血压,仍存在争议。以往相关随机试验样本量小,且缺乏有效的血压差异对比,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PRETREAT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一种基于患者术前预测的术中低血压风险,分层设定不同平均动脉压(MAP)目标的预防性血压管理,相较于常规按临床经验控制血压(通常避免MAP低于65 mmHg),是否能改善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

研究人员于2021年6月至2024年2月在荷兰两家三级医院招募了3247名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患者根据术前低血压风险模型被分为低风险(MAP目标≥70 mmHg)、中风险(≥80 mmHg)和高风险(≥90 mmHg)三组,随机分配至预防性血压管理组或常规管理组。预防性组根据风险分层严格维持对应的MAP目标,常规组则由麻醉师自由决定,通常避免MAP<65 mmHg。主要终点为术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估量表2.0(WHODAS 2.0),量表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残疾越严重,预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为5分。次要终点包括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死亡率等23项指标。

图:研究流程图

结果显示,在预定5000例中的3247例患者达到中期分析后因无效终止。两组基线特征相似。6个月时,预防性组的平均WHODAS得分为17.7(SD 20.1),常规组为18.2(SD 20.5),两组间差异-0.5分(95%可信区间-1.9至0.9),未达到预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各风险组亚组分析亦无显著差异。

图:术中平均动脉压暴露的组间差异热图

预防性组血管加压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显著提高,且术中低血压的累积时间和深度显著减少(MAP<65 mmHg的面积减少约48%),说明干预有效降低了低血压发生。但这些血压改善未转化为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或死亡率等临床终点的改善。两组在包括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中风、再手术及医院再入院率等次要终点也无显著差异。

表:次要结局指标

总之,基于术前风险分层设定更高MAP目标的预防性血压管理虽能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但未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主要临床结局。这与近期一项涵盖935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一致。常规管理组虽然存在一定低血压,但多数麻醉师已尽力维持MAP≥65 mmHg,且血压差异较小,可能限制了干预效果的显现。 此外,预防性策略虽减少低血压,但相应的MAP平均水平仅提高约5.8 mmHg,或不足以产生临床显著益处。该策略基于术前预测模型,可能未能充分个体化调整,部分患者可能获益而部分无效,导致整体效果趋于中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提高血压目标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但研究未观察到心肌梗死、中风或心衰等重大并发症增加,提示该策略安全性尚可。

但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 术前风险分类可能未能准确反映个体术中血压波动易感性,导致治疗效果异质性。 2. WHODAS 2.0虽然全面评估功能障碍,但可能未捕捉到亚临床器官损伤。 3. 约29%的患者缺失主要终点数据,存在潜在偏倚。 4. 麻醉师未盲法,可能引入行为偏差,但对照组不知参与试验降低了此风险。 5. 未详细分析术前抗高血压药物管理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6. 术后低血压未被干预,可能对长期结局产生影响。 7. 早期停止试验降低了统计效能,限制了亚组分析。

原始出处

Kant M, van Klei WA, Hollmann MW, et al. Proactive vs Reactive Treatment of Hypotension During Surgery: The PRETREA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2, 2025. doi:10.1001/jama.2025.18007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JAMA:非心脏手术中风险分层设定更高平均动脉压目标,虽减少术中低血压但未改善术后结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