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中最基础、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之一,可谓医生手中的“万能钥匙”,在感染诊断、贫血甄别、免疫状态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很多医院和诊所对血常规结果的“正常范围”——即参考区间,普遍采用的是“成人标准”,但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血常规正常参考区间和成年人有区别,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
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生理特征和血液成分会随着年龄和发育阶段显著变化。简而言之,儿童不是“成人的小版”,其血液指标有着与年龄相匹配的独特参考区间。从新生儿到学龄前,再到学龄期,血细胞的数量及类型都会动态变化。
比如白细胞计数,成人的参考区间通常是 4.0~10.0×10⁹/L,而婴儿在 28 天~6 个月时,静脉血参考值为 4.3~14.2×10⁹/L,明显高于成人;到了 6 岁~13 岁,这一数值逐渐下降至 4.3~11.3×10⁹/L,接近成人但仍有差异;13 岁~18 岁时,才基本与成人标准接轨。这种变化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度密切相关,婴幼儿期白细胞偏高是身体对抗感染的 “先天储备”。
再看血红蛋白(Hb),成人男性正常范围约 120~160g/L,女性约 110~150g/L,而新生儿期后会经历一段 “生理性贫血”,6 月~1 岁儿童静脉血血红蛋白参考值为 97~141g/L,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13 岁~18 岁男性达到 129~172g/L,女性为 114~154g/L,呈现出与成人相似的性别差异。
本参考区间是基于中国健康儿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结果。
除了年龄差异,采血部位和方式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成人血常规多采用静脉血检测,而儿童因血管较细,常采用末梢血(指尖或耳垂血)。这两种采血方式的参考区间也存在差异:比如 28 天~6 个月儿童,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为 183~614×10⁹/L,末梢血则为 203~653×10⁹/L;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也有类似的细微差别。
这种差异与末梢血的采集特点有关 —— 末梢血包含少量组织液,且采血时可能受挤压影响,导致部分指标数值略高于静脉血。因此,解读儿童化验单时,需先确认采血方式,再对应查看参考区间。
此外,儿童血常规参考区间并非 “全国通用”,地域因素会带来显著影响:高海拔地区儿童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普遍高于低海拔地区,且超出常规参考区间上限的比例可能超过 10%;四川、重庆地区 12 岁以上儿童的血小板计数则低于其他地区。这提示家长,化验单解读需结合居住地特点,不能机械套用统一标准。
总之,儿童血常规结果的解读,不可简单套用成人标准,需依据年龄分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参考区间。在实践中,医生更应该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纯依赖某项指标造成的误判。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