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处理方法及创新装置应用

来源 2025-07-09 12:12:14 医疗资讯

在胸外科手术中,麻醉医生常面临单肺通气时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的问题,甚至伴随动脉血气中氧分压的降低。尽管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但低氧血症仍可能影响手术进程。传统处理方法包括增加氧浓度、调整血压、提高呼吸频率、给予PEEP、增加潮气量或压力等,但这些方法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本文通过一例胸腔镜肺癌手术病例,介绍一种创新装置的应用,以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问题。

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

1.麻醉方法不当:麻醉操作或药物选择可能影响通气效果。

2.导管位置不正确:双腔管位置偏移导致通气效率降低。

3.肺不张:吸入纯氧时间过长或肺部炎症可能引发肺不张。

4.循环抑制:手术刺激、心脏抑制或心律不齐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5.肺部病变:患者术前存在严重肺部疾病。

6.通气/血流比例失调(V/Q):非通气侧肺血流增加,导致肺内分流。

传统处理方法及局限性

单肺通气时,改善氧合的目标是减少非通气侧肺血流或避免通气侧肺不张。常用方法包括:

1.导管位置调整:使用纤支镜重新定位双腔管。

2.呼吸道清理:吸引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3.PEEP应用:对通气侧肺施加PEEP,但可能增加非通气侧肺血流。

4.调整吸呼比(I:E):通常调整范围为10%-50%,以优化通气效率。

注:I:E是麻醉机控制呼吸的重要参数,指吸气暂停时间占吸气时间的百分比,长时间高压可能引发急性肺损伤。

5.非通气侧肺短暂充氧:关闭呼气口以维持氧合,模拟双肺通气。

6.手术干预:压迫或钳闭术侧肺动脉分支以改善V/Q比例。

7.CPAP应用:对非通气侧肺施加低水平压力(5-7.5 cmH₂O),避免干扰手术操作。

8.氧气管置入:在非通气侧肺置入细氧气管,提供少量氧气。

然而,部分患者即使经过上述处理,血氧仍无法维持理想水平,可能被迫转为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风险。

创新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传统方法中,CPAP(方法7)和氧气管置入(方法8)各有优缺点:

CPAP:可维持肺泡开放,但二氧化碳排出受限。

氧气管置入:提供氧气,但肺泡塌陷影响气体交换。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创新装置(如图):

图片

装置组成:

1. 输氧管

2. 压力表

3. 转接头

4. 出气口

5. 连接双腔管非通气侧

6. 给氧控制器

(1和4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调)简易成品如下图:

图片

使用方法:

1. 连接装置并通氧,使非通气侧肺适度膨胀。

2. 调节阀门,使肺内压缓慢降低至手术可接受水平(肺叶受压后不反弹)。

3.此时患侧肺  维持少量氧气流动,促进气体交换。

临床病例验证

1  患者:男,47岁,身高168cm,体重70kg

术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拟在支气管麻醉下行经左胸贲门癌切除术

此例手术为左开胸手术,麻醉诱导及插双腔管顺利。术中手术期间改为右侧单肺通气。术中氧饱和较低,经过处理氧饱和在75~90之间。此时测的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及血氧为:

图片

提示为缺氧,通气足。用上该装置后,和医生沟通配合下,在并没有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量让肺泡充气。(发明装置的氧流量数值不固定,流量根据术中患侧肺充气程度而定)此时氧饱和在95~99之间。此时测的动脉血气中二氧化碳及血氧为:

图片

此例手术术中使用该装置,在没有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使病人氧饱和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术后拔管安全送回病房。

2  患者  男 61岁  身高170cm,体重68kg

术前病人有长期吸烟史,每天一包。其他情况良好,拟在支气管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癌根治术(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

此病例麻醉诱导及插腔枪管顺利。手术开始测的氧饱和为100,动脉血气为:

图片

术中单肺通气时,在氧饱和88时测的血气为:

图片

提示为氧气不足。用上发明装置后,依然是肺尽量充气到影响不到大夫手术的前提下,给患侧肺通气。一段时间后氧饱和升到100.此时测的动脉血气为:

图片

此例手术术中使用我的发明装置,在没有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使病人氧饱和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使病人因为长时间缺氧将胸腔镜改为开胸手术,给病人身体及心理造成大的创伤。

结论

该创新装置通过结合CPAP和氧气管置入的优点,有效改善了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问题,同时避免了对手术操作的干扰。临床实践证明,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氧合水平,为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减少患者创伤风险。

Tags: 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处理方法及创新装置应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