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编者按:4月12日,北京市明确了本市高三年级将于4月27日返校开学,初三年级将于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开学后学生都会在校聚集,在此期间,如何做好学校和师生的防控工作?
师生返校条件公布
返京后须观察14天且核酸检测阴性
在12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明确师生返校条件,特别强调“严禁带病返校。”
一是近期未离京并连续14天居家观察且无症状的师生员工,可返校开学。
二是近期从境外、京外返京的师生员工,须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14天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返校开学。
三是本人或家庭成员曾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并已治愈的师生员工,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方可返校开学。
四是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后,向学校申请,经批准方可返校开学。严禁带病返校。
五是居家医学观察无法到岗的教职员工,根据情况弹性安排工作。
北京疾控中心制定学校防控指引
所有入校人员排查体温,全员全程戴口罩
针对学生在校期间聚集等特点,北京市疾控中心制定了《高三开学期间新冠肺炎防控指引》,提醒学校和师生做好防控工作。
在开学前日常防控工作准备方面,指引明确:
1.各学校应按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四方责任和主体责任,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完善“两案九制度”机制。即: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疫情应急预案,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和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3.提前了解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出京情况,对于海外、京外返京师生,应按照要求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医学观察期满无异常后方可返校。
4. 提前了解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状况,对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人员,应督促其及时就医,暂缓返校,保证教职员工和学生不带病工作、上课。
5. 学校在校门口外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做好体温计、口罩等相关物资准备。
在开学后日常防控工作落实方面,指引建议:
1. 对所有入校人员进行体温排查,体温异常者不得入校,如有体温异常学生需带至临时等候区并及时通知家长。
2.加强对校园的封闭管理,对所有入校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排查,所有访客需佩戴口罩,否则不得入校。
3.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出现发热超过37.3℃和干咳等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就诊或回家休息。
4.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教育管理,在校期间要全程佩戴口罩,督促学生注意手卫生,不与他人共用食饮具。同时将厨师、保安、保洁等其他人员纳入管控范围。
5.保持教室、宿舍、办公室、食堂等重点区域的清洁卫生,如无天气异常状况,学生在校期间应保持持续开窗通风,每日放学后进行预防性消毒。
6.暂停走班制等教学模式,要按照防疫期间每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1米的标准,对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分班教学或错时上学。
7.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分时、分散就餐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建议自带餐饮具,加强对公用餐饮具的消毒。
建议:
家长学生在这三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用最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段来进行有效的学习,一方面是配合新阶段线上学科教学,另一方面为开学适应做准备。
二是要让孩子加强锻炼。
室内和户外运动要相结合,室内选用适合居家锻炼的一些项目,要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谨防运动损伤。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选择人少的时间和空间适度户外运动。
三是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面临复工与照看孩子的双重压力和焦虑,孩子出现长期居家的逆反和焦虑,特别容易出现或激化家庭矛盾。一方面,要求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请家长,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同时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等工作,如实报告孩子身体状况。(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日报、北京市疾控中心)
☆防疫课堂☆
防疫顺口溜 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防控不可放松!个人日常办公仍要做好11条健康防护
居家防疫,这些健身小妙招让你增强免疫力
疫情防控紧要期 防疫还有哪些弦不能松?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肺功能难恢复,运动能力受影响?真相在这里
防疫期间孩子宅家,这些安全隐患要警惕!
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战疫 方法你都做对了吗?
合理膳食、早睡早起……特殊时期“宅娃”这样过
清明外出归家后,如何做好清洁消毒?
疾控专家:疫情还没结束 11条建议继续做好防护
线上学习增多,咋护眼?这样做有助预防近视
清明时节逢疫情,外出祭扫牢记七大建议
宅家睡不好免疫下降?10道题自测你的睡眠健康吗
猜你喜欢
- 中科院化学所肖海华研究员最新AM:近红外荧光双核铱纳米颗粒,实现免疫原性声动力治疗
- J Ethnopharmacol:综述鸡冠花的传统用途、植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和质量控制,并对其成分和靶点进行了网络药理分析
- Cell: 单胚胎蛋白质组学突破——助力不孕不育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 名家专访 | 谢青教授:以预防肝癌为最终目标的慢乙肝治疗策略
- 综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2025更新)
- 节日餐桌必备的减肥美食
- 创意科普进校园 提升高校学子HPV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
- JACC:心肌自噬越活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越好!
- 秋季运动减肥效果好吗?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最佳?
- 美国新冠肺炎超820万例 吃大蒜能抑制新冠病毒吗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