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核心阅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3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要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去年,通过开展抗癌药谈判工作,17种抗癌药降价纳入了医保,平均降幅56.7%,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医保目录调整加速,将为患者带来哪些福利?如何进一步缓解“救命药”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怎样平衡患者的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请看记者的调查。
冬日里的一个早晨,在女儿和丈夫的陪同下,侯莹(化名)再次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始新的治疗方案。侯莹是一名来自甘肃省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患病几年来,她多次往返北京就医,稳定、新突变、稳定,病情反反复复。
这次,按照新的诊断方案,侯莹停止服用易瑞沙,开始改用安罗替尼。侯莹在当地买的药,一盒3409元,医保报销了63%,个人自付1000多元。用药后,侯莹自我感觉不错,觉得淋巴结小了一些,平时也没什么疼痛的感觉了。相比以前费用全靠自付,这药便宜了太多。
侯莹服用的安罗替尼正是17种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的抗癌药之一,降价幅度达到45.03%。据专家介绍,该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有效性得到认可。与安罗替尼一起降价纳入医保的肺癌治疗药物不少,这些药物的降价惠及了大量患者。
抗癌药降价进医保
提高药物可及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10月,经过谈判议价,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6.7%。17种抗癌药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肿瘤病种。其中,奥希替尼片、伊沙佐米胶囊、阿法替尼片、培唑帕尼片等10种谈判成功的药品,均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种。
这些药品被患者视为“救命药”。“这些专利创新药品疗效确切,经过谈判纳入医保,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说,以治疗癌症的奥希替尼(商品名为泰瑞莎)为例,在它没有上市前,有些患者只能用传统化疗手段来治疗。2017年3月泰瑞莎在中国上市,患者用后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治疗对身体的损伤大大减轻,疾病控制期明显延长。但是,这种药品原来费用很高,每天需要1700多元。经过谈判进入医保后,每天费用降至500多元,再经过医保报销,患者自付费用大大降低。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因恶性肿瘤导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其中肺癌病例最多,肺癌病例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最多,占80%—85%。在17个谈判进入医保的抗癌药物中,有5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甚至有刚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塞瑞替尼。这些药品经过谈判大幅降价并进入医保,对患者来说是大好事。此外,17种抗癌药覆盖的肿瘤病种较多,大量患者买得起、吃得起抗癌药,获得感大大提升。
医保目录调整加快
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及时回应患者需求
截至2018年12月底,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自执行新的谈判价格以来,在全国的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总采购量约184万粒(片、支),采购总金额达到5.62亿元,与谈判前的价格相比节省费用9.18亿元,累计报销4.46万人次,报销金额2.56亿元。
那么,今年患者的这些福利还会持续吗?会!
2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把更多救命救急的抗癌药等药品纳入医保,缓解用药难用药贵。
2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提到,将开展2019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核心,做好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急救命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不断地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同时,研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管理办法,明确建立药品动态调整机制。
3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谈到,要改革管理办法,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启动2019年目录调整工作,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多,涉及药品的量也比较大,预计这项工作9月完成。
上一次医保目录的调整在2017年。有患者反映,由于临床新药上市速度加快,但医保目录调整间隔时间较长,很多救命药无法及时进入医保,患者用药负担较重。如果加快调整频率,或是在小范围内如抗癌药一类单独调整,将能及时回应患者需求,释放更多的红利。
好福利还需细落实
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平衡患者需求和基金承受能力
平衡患者的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成为医保管理部门的重大考验,也是医保目录调整坚持的原则。
“目录调整也不能只进不出,对于经过专家严格审定、不具备条件的药品也要调出目录,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缓解用药难和用药贵问题。”胡静林说,目录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充分考虑临床需求,重点考虑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以及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
有专家分析,目录的动态调整应成为常态,以更好地回应需求,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遴选药品时,应当强调疗效确切性、临床需求,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等,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使那些“救命、好用”的药品能纳入医保。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提出,首先要考虑的是医保基金的可承受性,其次要综合考虑药品临床综合价值,确保患者用上好药。调动医生积极性,以及提高患者自付费用水平,引导患者合理用药习惯,反过来有利于减轻医保“买好药”的压力。
药品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经过采购进入医院后,如何合理使用,非常关键。去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福建等省份采用的医保支付标准可能得到推广,这种做法相当于管住“出水口”,更加有利于控制医保支出,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05日 06 版)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